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张掖大地,另一种抵达

第一篇:张掖大地,另一种抵达张掖大地,另一种抵达

西游遗迹觅踪

深秋的天空,蔚蓝澄澈,黑河变得安静清澈,静静地穿过张掖腹地,河两岸的树木晕染着大片大片五彩斑斓的色彩,深绿色、金黄色、橙色、大红色、深红色、酱紫色……这丰富而绚烂的美,是黑河给予张掖这片土地最丰厚的馈赠。伟大的黑河孕育了丝路古道上的古城,也孕育了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丝路文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经典诗文、神话演义,就像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里闪耀着光芒,虽然历经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兴衰,但文明的超常强韧使许多遗迹没有陨灭于草丛石堆间,数千年之后还在为后代开拓前途。在张掖大地上,《西游记》的故事不仅仅是家喻户晓,更有许多留存的遗迹和不同于书本故事的情节,引发我们的思考和探究:张掖是否就是《西游记》的发源地。

时令已至深秋,张掖市《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的20多个会员,在多红斌会长的带领下,再次沿着黑河,一路向西,从甘州到临泽,探寻《西游记》文化的踪迹。存在与想象之间,需要一条通道抵达。而我们现在的考察研究,是从既成的瑰丽奇特的想象回溯。这样的抵达,比依据现实的想象更具有挑战性。而我始终认为,寻访、捕捉、探究本身就是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比想象更具有诗意。

最先抵达的是牛魔王洞。牛魔王的故事是《西游记》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牛魔王也和孙悟空、猪八戒一样成为中华大地上妇孺皆知的经典形象。沿着黑河一路向西,仿佛我们也要去取经一般,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在车上,多会长告诉我们,30年前,他曾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背着水壶,从求学的张掖师范来寻访牛魔王洞。30年前,或者更早的300年前,牛魔王洞就在这里了,当时老乡告诉多会长关于牛魔王洞的许多故事,说是老一辈人代代流传下来的。多会长的一席话,让我们肃然起敬,他对文化的热爱,是来自骨子里的、发自内心的。现在,他又带着更多的热爱者来这里探寻、研究。30年的时光悄悄染白了他鬓间的发丝,却没有消磨掉他心中的激情和热忱。这份热忱和激情,更点燃了大家对《西游记》文化研究的兴趣。

牛魔王洞就在张掖通往临泽的公路旁,初看上去只是一个大土堆,下面有一个用土坯垒砌的圆形拱门,小而且残缺。走近了,才能看到拱门下面坍塌之后的洞口,也不大,已经被土掩埋了。洞上面是一个小山包,上面有几堵墙,墙上依稀有壁画的痕迹。有研究壁画的专家细细看过,说这些壁画应该是近代的,时间不会太久远。但牛魔王的故事在这里已经流传很久了,等候在这里的临泽县文联刘主席介绍,小的时候,他就听说过牛魔王洞的故事,说这个洞很深,是无底洞,人一旦进去就再也出不来。刘主席是听爷爷讲的,爷爷是听爷爷的爷爷讲的。临泽板桥这一带,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情节大同小异,人物名称却不变,关于牛魔王洞,大家都玩笑:这个洞,肯定是通往玉面狐狸的洞里去了嘛。


(未完,全文共14289字,当前显示115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