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观《黄埔军校》大型纪录片有感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题记

第一次观看《黄埔军校》,记得是在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对这段历史没有很深刻的认识,所以看完后并没有留下什么感想。然而,大二在形势与政策课上重温这部纪录片的时候,也许是已在医学院校经历了一些东西,我感慨良多。

《黄埔军校》记录片分为三部分共12集,分别是肩负重任、浴血抗战和共襄大业,对于医学生来说,我们的职业生涯也可以如此概括,所以在欣赏每一部分的时候,我都有不同的收获。

肩负重任

“1924年3月6日晚,22岁的湖南青年蒋先云,悄悄来到长沙清水塘二十二号,参加一场秘密考试,考试题目只有一个,试述投考军官学校的志愿……”。1924年,在国共两党第一次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黄埔军校,它以“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影片中,黄埔的学生每天都坚持锻炼,风雨无阻,这是他们迈出作为军人的第一步,黄埔军校里的教育让他们成为国共两党军队的著名将领,响当当的有林彪、关麟征、胡琏、徐向前、陈赓、王耀武、宋希濂、郑洞国、杜聿明、戴安澜等。

黄埔军校的建立,顺应了当时的热血青年勇于担当,敢于肩负责任的潮流,为他们创造了平台。一批批革命精英在孙中山先生“爱国家,爱百姓”的精神哺育下,经过新型的军事、政治教育,成长为优秀的军人。马克思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党的历史使命,是全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更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这一历史使命具体到医学生身上就是为14亿人的健康服务,提高居民身体素质,促进居民身心和谐。对这一使命的正确认识和深刻领悟就是医学生应该具有的医学使命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因此,医学生必须牢记自己担负着为14亿人的健康服务这一崇高神圣的使命,医科院校则必须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使命感。

回过头来想,无论我们当初为什么选择了学医,现在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片广阔的医学海洋,身处其中,载着使命的帆船只能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落难者拉上贴着红十字号的“和平方舟”,平安的把他们送到健康的彼岸,那样我们才算真正征服了医学的海洋,完成肩负的重任。就像孙中山先生的谆谆教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那样,就像周恩来总理热血时的呐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样,就像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那样“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那样,肩负起属于时代的使命。

浴血抗战

“他们是一群初出茅庐的学生军,却坚定地踏上了统一广东的征程。他们没有作战经验,却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在东征的战场上,年轻的黄埔学生们,逐渐成长为真正的军人“击溃军阀吴佩孚,攻下武昌,占领南昌、九江,歼灭孙传芳……北伐战争打响后,革命势力迅速扩展到长江、黄河流域,不可一世的吴佩孚也哀叹到,他的军队官兵都“不怕死”,想不到黄埔军是“不知死”,连连夺下汀泗桥、贺胜桥。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挽救中国的危亡,多少英雄豪杰抛头颅、洒热血,从而战死沙场。战时同患难,共捐躯;死后同一穴,共丰碑。我想,不仅仅是黄埔军校的训练,使得这些英勇的战士浴血抗战,无惧生死,这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精神的指引——挽救祖国的危亡。


(未完,全文共8784字,当前显示14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