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城市社区福利服务的需求压力与供给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北京将朝着建设世界城市的方向迈进,在此背景下北京的现代化、工业化、国际化、城市化建设进程将明显加快,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单位制解体、人口老龄化以及家庭结构变化,社会福利责任开始由企业和家庭向社会转移,城市社区面临的福利需求压力增大,社区在社会福利服务供给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为此,必须改进社区福利服务的供给体系,提高社区社会福利服务供给效能,让社区福利服务惠及更多社区居民。

一、城市社区福利服务需求压力不断增长

(一)社区、社区服务与社区福利服务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我国社区服务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一些大中城市逐步开展。但至今,对于社区服务性质的认识至今尚未统一,主要争论的焦点在于社区服务的营利性和公益性。社区服务的公益性的观点认为“社区服务不等于社区内存在的所有服务活动,它应该只包括其中的福利性服务,而不包括商业化的服务”;社区服务营利性观点强调应打破传统社会福利无偿服务格局,使它成为“实体经营”业。大部分学者主张社区服务的双重属性,这种的看法也得到了政府认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依托社区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的服务。

社区福利服务主要是指以社区为依托针对社区居民开展的福利性和公益性的服务。具体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将社会福利对象留在社区,将服务对象放回家庭或者邻里社区来照顾,在社区范围内为其提供针对性的社会福利服务。二是指发挥社区居民的奉献互助精神,倡导设立社区的小型福利机构或者开展社区互助服务,为社区内的弱势人群提供关怀照顾服务三是以建设社区为目标,整合社区资源,倡导进行资源整合和服务整合,将机构式、社区式以及居家式的服务提送方式连接起来,共同为社区居民提供福利服务

(二)社区福利服务需求的质性分析

任何一个社会的福利体系,都是有一个由政府、企业、社会、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多元主体各负其责的混合社会福利供给体系。单位制解体使得单位从福利服务供给中退出,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转变将进一步削弱家庭的福利服务供给能力,城市社区福利服务需求压力势必将增加。

单位制解体。在计划经济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福利服务供给模式具有明显的单位制特色,单位不但为职工提供与工作相关的各类保险和福利,还承办许多额外的社会福利项目,为职工提供养老、文体、儿童照料以及物业管理等福利服务。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尤其是现代化的企业制度的建立,单位逐渐消减福利服务项目,单位从福利服务的供给中淡出,原先有单位承担的福利服务功能开始转向家庭与社会,社区被赋予了协助政府开展社会福利服务的职责。

家庭功能弱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等人口政策的执行,城市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正金字塔型”家庭结构正在逐步向“倒金字塔型”的结构转变。城市家庭出现了规模小型化、结构核心化的趋势。全市平均家庭规模从1982年底的3.69人减少到2005年底的2.71人,减少了0.98人。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抚养比发生根本变化,家庭养老不堪重负。工作和家庭观念的变化使得大量的子女与老人通常不住在一起,纯老年家庭户数量正在快速增加。家庭变化也直接导致家庭可共享的社会资源减少,抗御风险的能力减弱,直接削弱了家庭的福利服务供给能力。

(三)社区福利服务需求的量性分析


(未完,全文共21756字,当前显示145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