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梁希的群众林业建设思想及其当代意蕴

摘要。梁希作为新中国首任林垦(业)部长,为新中国林业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梁希的林业建设思想的最大特色在于从群众出发、依靠并最终服务群众的群众林业建设思想,其内涵主要包括坚持走以群众利益为核心的群众林业路线,注重宣传动员、典型示范、调查研究,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发展新中国林业事业等。梁希的群众林业建设思想,对当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梁希;群众林业;建设思想

梁希是新中国的首任林垦(业)部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年近七旬的梁希不顾年老体弱,勇于挑起了领导全国林业建设的重担。从1949―1958年短短9年中,梁希领导新中国林业事业迅速拨乱反正,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构建了林业建设管理组织机构,完成了林业基础普查,确立了林业建设发展方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新中国林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使新中国林业建设走上了良性的发展道路,对中国林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因而,梳理和总结梁希的林业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之下,这一工作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梁希的林业建设思想的最大特色在于从群众出发、依靠并最终服务群众的群众林业建设思想。

一、梁希群众林业建设的思想渊源

梁希生于1883年,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封建教育,但梁希天资聪颖,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少年时期,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使得梁希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有着天生的责任感。面对当时国家外受屈辱、内民不聊生的状况,年轻的梁希积极思考国家、民族的存亡和图强。22岁时,受当时社会上武备救国思想的影响,梁希没有承继家族教书的传统,毅然报考浙江武备学堂,并赴日本接受军事技术教育。然而,动荡的社会环境使得梁希并没有实现自己武备救国的理想。在军事报国无门的情况下,梁希又把目光投向了实业救国,并毅然再次东渡日本,学习日本先进的林业技术,后得知当时德国的林业技术先进,梁希更是自费赴德国学习林业技术,以期能通过技术救国。但由于当时的种种状况,技术救国也缺乏实现的土壤,梁希便潜心林业教育事业,为林业事业的发展作储备。

在专注林业教育事业的同时,梁希时刻不忘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积极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经常与一些关心时局的教授相聚议论时局。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梁希接触到了许多新鲜事物,听到了共产党的声音,开始汲取马列著作中的新营养。梁希学习马列主义后,思想境界大为开阔,他认识到民族复兴唯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能取得,唯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所以他真诚地拥护马克思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梁希对于马克思主义不但领会其精神实质,而且创造性地将唯物主义、辩证法与林业事业相结合,解释森林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更在新中国的林业事业发展过程中,运用马列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方法,为林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途径。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是群众路线的实践基石。梁希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中,对群众路线有了明确而真切的感知。1951年梁希在讲到新中国的林业时,指出:根据长时期的实际工作,我们找出了一条发展新中国林业的光明大道,这就是群众路线。他提出:“只要善于把群众发动和组织起来,善于把国家的利益与群众的利益密切结合起来,就可以使我们今后的成绩与日俱增,就可以使我们的理想和计划有实现的希望。”2梁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观点,丰富了新中国林业建设的理论,开阔了林业建设的思路。

二、梁希群众林业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未完,全文共30936字,当前显示14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