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影片读解

张会军(北京电影学院院长、教授)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影片分析》课程将会贯穿各个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

这类课程表面上看非常简单,老师在课堂上放映一些影片的片段,或者是放映整部影片,然后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课程的要求进行读解、分析。或者是让学生自己在学院的影视中心拉片室,按课程要求独立拉片,并做手法记录、感觉表达、分析笔记。但《影片分析》课程所起到的作用,在未来的电影创作和电影理论研究中是十分重要的,其重要性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历届的毕业生和我们每一位今天在校的同学,在大学学习生活中,都会在《影片分析》课程上和在老师的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方法、不同技巧、不同形式的讲解、分析教学中,享受着一种潜移默化的电影专业熏陶;渲染着一种淋漓尽致的视觉听觉剖析;归纳着一种有形无形的影片创作规律;总结着一种完整全面的电影制作和理论经典。

对于电影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分析,是影片欣赏、读解的过程。分析,是一种思想、感觉的经历。分析,是电影手段、技巧的学习。分析,是影片创作、规律的总结。分析,是导演方法细化学习过程。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知识的补充。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理论的积淀。分析,是我们对电影历史的了解。分析,是对影片的艺术特性的总体把握。

我们有的同学仅仅将影片的分析定位于对历史或者对政治、军事、文化等的思考与讨论,谈议论,写感想,这种分析只会停留在表面,永远不会深入。由于电影欣赏的特殊形式,我们对电影本性、电影观念、电影美学、电影理论、电影技术、电影技巧的了解和掌握不应该停留在一般层面上,也不能超越电影本体搞一些缺乏专业,缺乏理论的研究和泛泛的评论,更不能玩弄各种各样的莫名其妙的华丽辞藻,搞一些不着边际的、空洞的文字堆砌。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阅读(看)电影,思考(想)电影,分析(写)电影,完全是一种艺术感觉的体验过程,一种心理欣赏的过程。往往很少做影片单项分析;很少做影片的“量化”分析;很少做创作手段和造型元素的具体分析。即便是对某一部影片的更为深入的研究,往往也是提出一个两个问题,对影片的某些段落,镜头反复地阅读(看),用于反复验正自己的感觉、判断、体会、描述。电影是一种特定的艺术传播媒体。

电影的审美体验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过程。

电影的体验、电影的理论研究、电影的制作研究,更重要的是关注电影的技巧、规律、文化的研究。

我们的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曾经是看必看“经典”,言必称“大师”。较多的关心这些大师的经典作品的思想、意念、内涵及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忽视了影片中基本的东西——手段。

意识——不是模仿来的,要靠学习、经历、修养、积累来实现。手段——是可以学来的,要靠潜心研究、分析、看片来达到。

电影理论的研究,有人常常倾向于用一种特定的方法,或者从一个特定的观点去读解,分析电影,有的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号学;语言学;心理学;女权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等方法进行分析,这些都仅仅是我们学习电影的一种方法和分析电影的一种方法。

但是,更多的人还是习惯于对电影进行类型分析,规律分析,手段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和建立自己的方式、方法;才能对自己所学专业、所关注的问题逐步深入。

《影片分析》课程,在我们学院的各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一个老师是不同的切人方法,每一个专业关注的问题又不一样。我根据我拉片的体会和教学反馈,总结出如下问题,供同学们在影片分析讨论中参考。

一主题


(未完,全文共35080字,当前显示142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