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北航感想

10年前,2002年。北航图书馆前,钱学森铸铜雕像显得宁静而深沉。这座雕像安放于2002年,当年9月,北航成立高等工程学院,开始了杰出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这一年,是“钱学森之问”发出的3年前。那时,全国开展工科最高层次的“塔尖人才”培养的高校还寥若晨星。

10年后,2012年。有这样一个命题摆在各高校面前。党的十八大对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与郑重嘱托,如何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提升科技、教育能力相结合,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内化为中国高等院校实现“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办学能力建设上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用10年时间,以实践做出回答,并将继续用这样的实践思路指导十八大之后的学校发展:牢牢抓住高校育人功能主线,大胆探索与实践,将面向大工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着力点,作为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落实与实践。

“大气的人才,理想要远大,视野要广大,胸怀要博大,人格要伟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说,“学校要始终将十八大精神内化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培养出大量面向国家级重大项目的大气的人才。”【不设天花板,学生有多高的需求就提供多高的平台】

早在20世纪末,北航就通过分析国家发展战略认识到,国家发展急需的是能够担当领军、领导大任的高端人才,而且航空航天、国防等高科技领域的高端人才只能依靠我们自己培养。“成立高等工程学院,正是北航为满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人才需求而迈出的重要一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高等工程学院院长郑志明在谈到建立高等工程学院的初衷时这样说。

在北航,高等工程学院秉承小规模、高规格的原则,每年从全校新生中进行近于“百里挑一”的二次选拔,确定40余名学生组建班级。采用“2+2”模式,即“两年基础教育+两年专业教育”。在这一培养模式下,高等工程学院不自设专业,授课教师源于外聘或利用各专业学院的教师资源,学生可以选择航空及航天科学、电子信息、自动化控制等十多个北航主要专业方向。学院还创建了“通识式基础教育、渐进式专业教育、开放式实践教育、自主式发展教育”的四维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素质教育环境,引导有天分的学生走上大师之路。“宽松”、“自由”是北航高等工程学院学生在这里学习、科研的共同感受。无论是课程学习、实习实践,还是综合素质培养,学院都突破了常规培养模式。“我们不给学生设天花板,学生有多高的需求就提供多高的教育平台;不设围墙,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开放的培养环境。”郑志明说。

学院宽松的学分要求为学生根据兴趣选学课程、从事科研活动创造了条件。学生可以跨学院选课,甚至跨校到北大、清华等兄弟院校选课,保证了在专业学习阶段尽可能选择最好、最需要、最具个性化的课程。

物理专业的2006级学生张昺,4年期间旁听了北大天体物理学前沿、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物理宇宙学等7门本校没有开设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这样做一方面源于实验室对我的物理和天文基础的高要求,另一方面源于自己对物理学的兴趣。通过学习这些课程,不仅补充了专业知识,而且将我在数学系学到的知识与物理研究结合起来,使我对数学与物理之间的联系和一些理论分析意义的理解达到更深层次。”张昺说。


(未完,全文共8792字,当前显示130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