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如何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转变

李学英

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经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的转变的过程。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否定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面对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弊端,空想社会主义者渴望找到实现平等和公正的途径和手段。到底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如此严重的不平等状态。寻根探源,他们异口同声地认为是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使人道德败坏的根源,是造成贫困的根源,因而是现实社会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们几乎都把消灭非公有制经济,实行公有制作为寻求社会平等、公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根本方法。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承继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看法,同样认为社会主义将建立消灭非公有制经济的、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用一句话表示出来:消灭私有制。”(《马恩全集》4卷480页)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都多次明确表述了社会主义通过国家政权对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进行剥夺,变为公有财产,由此把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毫无疑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经济上一直是主张并实践着消灭非公有制经济的任务。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把消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自己经济制度的目标,并始终不渝地为之奋斗。随着中国革命的节节胜利,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就着手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随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全确立。从1956年一直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体现,排斥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做法与社会主义传统及马克思主义学说关于消灭私有制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

195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改革开放以前,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是以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公有制作为其基本制度的。但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都表明取消商品经济乃至彻底消灭非公有制经济,并没有使社会公正、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得到很好地实现。相反,长期以来实行的公有制的弊端逐渐地暴露出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逐步地恢复起非公有制经济。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转变,并从宪法和法律上进行修改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未完,全文共20394字,当前显示120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