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诚信——诚信在我心中征文

经过这段时间的查找资料和深入学习,我发现自己以前对“诚信”的理解还是太肤浅了。现在,我对“诚信”这一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

“诚信”的内涵博大精深,意义重大,远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下面我来谈一谈个人对诚信的一点浅见。

从古至今,诚信的内涵是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就字面上的意思来讲,“诚信”这一范畴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组个词的话: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

《说文解字》云。“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可见“诚”、“信”意思相近,而最原始的诚信,是狭义上的诚信,无论是从字形还是字义上,更多是体现在语言上,强调的是说话要讲诚信。“一诺千金”、“言必行,行必果”、“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说的都是这个。

随着社会的发展,诚信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更进一步提升到道德的范畴。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即诚信值得我们去永远追寻。在一般意义上,“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强调的是个人内心信念的真诚,是一种品行和美德;“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是诚这种内在品德的外在化显现,是一种责任和规范。“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

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然诺的行为品质,是现代人必须而且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无诚则无德,无信事难成”。在社会主义文明高度发展、人与人相处难见真情的今天,诚信的品质尤为重要。

人类每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及其延续是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即人是社会的基础。诚信,作为道德的底线,是人与人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基本准则与规范,各项秩序、制度、法律只有以诚信作为前提与基础,才有其存在的意义。在诚信的基础上,社会才能正常地运行。可以说,一个诚信沦丧、缺失的社会,不可能有基本社会秩序的存在,不可能有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更不可能有社会的正常发展。在现代社会,诚信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指经济生活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经济诚信,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社会公共诚信,如制度诚信、国家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组织诚信等。受篇幅所限,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属于人民,而诚信则是国家政府的立国之本。《左传》云:“信,国之宝也。”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孔子也认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因此,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换言之,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诚信的原则来组织和建构,亦需按照诚信的原则行使其职权。一旦背离了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政府就会失信于民,制度就会成为不合理的包袱。前苏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热播的纪录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由于政府的种种不当的施政举措,让改革被少数人利用,最终获益者是官僚特权集团,人民不但没有从改革中获益,生活却更加困苦,最后导致民心尽失,人民对政府失去了信任,空有几百万共产党员,却对共产党政权的灭亡无动于衷。

说了这么多,如何将“诚信”落实到行动上呢。或许,社会、国家层次的诚信离我们过于遥远。但最简单的诚信,每一个人都完全可以从工作、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只要你勇敢地去做这件事,都能体现出你内心世界崇高的道德水平。


(未完,全文共23141字,当前显示14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