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走向制度化的伦理学

来源:新华文摘作者:时间:2007-06-2

5内容提要。在社会转型、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正在向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制度伦理成了当前社会道德建设的主题。制度伦理的提出,是由于已有的道德资源不能对改革开放以后

关键词:伦理学制度化走向道德社会人们制度伦理个人传统

在社会转型、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正在向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制度伦理成了当前社会道德建设的主题。制度伦理的提出,是由于已有的道德资源不能对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中出现的所谓“道德失范”现象做出有效的回应,人们为了克服道德危机、恢复道德权威所做的一种努力。所以,制度伦理的提出是变化了的社会生活的要求,是社会变迁在道德理论上的反映。

制度伦理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制度伦理化即指社会体制的道德性,表现为内在于一定体制的制度、法律、法规、政策、条例等所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伦理制度化即以强制性力量为后盾的明文化了的道德约束、监督及激励机制。

这两方面的含义看似两个对立的问题。制度伦理化是社会成员对于国家或政府的道德要求;伦理的制度化是国家对于社会成员个人的普遍要求。二者所规范的对象或者说所指向的道德主体不同,前者是国家、政府组织,后者则是指组织中的个人;二者的形成方式不同,前者表现为一种内容的建构,促使对已有的制度加以道德上的矫正,促使道德观念、意识在新制度中的渗透以成为新制度赖以建立的价值基础,后者则是形式上的改变,是要将既有的道德规范由社会的倡导、个体的认同变为具有强制效力的社会性法典。传统社会中则不存在这种对立。一方面,人们把国家、政府作为个人必须服从的权威,视为一种最高的权力主体,是个人尽义务的对象,并不认为自己有权利要求国家、政府应该如何,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如此;另一方面,传统社会中凸显的是国家主导道德的支配性话语,人们的道德自觉、个人良心的机制,是对社会主导道德的尊重、对道德传统习惯的因袭,因此,国家的意志和道德的规约是一致的,道德对人的行为的规约是国家的主导道德的规约,这就使人们的行为取向往往表现出一致性,不必诉诸制度的强制。现代社会的情况则不同了。一方面,社会制度只有被不同的社会个体成员认为是对自己有利即被认为是公正的,政府的权力才具有合法性的基础,制度也才能有效地实施;另一方面,一种道德主导社会道德、社会道德高度一致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已成为社会的现实,传统、习惯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其结果必然导致人们行为方式的多元化。

那么,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何在。很显然,其直接原因是社会成员的自我独立意


(未完,全文共25784字,当前显示109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