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事业的思想和政策[范文模版]

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敌后根据地科技事业的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以发展科学技术推动根据地经济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吸引并激励科学工作者将科技研究与群众劳动生产实践和抗日救国大业紧密结合起来,对完成民族抗战和推进科技服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科技事业

中图分类号:g32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4-0192-02

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延安时期,各根据地处于反抗民族侵略战争后方腹地和防范国民党顽固派封锁绞杀的地理历史时空中,政治、经济、军事上面临诸多困难。可以说,此阶段发展科技事业所需的外部条件非常恶劣。但中共中央从抗战统一战线和敌后根据地建设的需要出发,高度重视特殊历史环境下的科技发展。

一、党内高层重视特殊历史环境中的科技事业发展

延安时期,毛泽东曾说,自然科学非常好,它能解决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他还从哲学视角分析指出,同掌握社会科学可以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迁,进行改造社会的革命建设活动获取人类自由一样。人类要在自然界中获得应有的自由,就需充分了解自然,改造自然。1941年4月下旬中央根据毛泽东根据地应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做出《关于党员参加经济和技术工作的决定》,强调了全体党员应向党内外一切拥有科学技术知识的专家学习。

此外,朱德根据抗战国内科技人才避难流散和根据地急需科技人才的现实需要,代表全党热诚号召和欢迎边区以外的工程师和各种专家以及熟练工人及学徒大批来边区工作。陈云指出,研究自然科学既可以提高生产力,也可改善边区人民生活,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尊重和重视自然科学的党。他号召自然科学工作者怀有创新奋斗的精神,下定决心投身于自然科学研究中去,为事关民族解放的抗日大业和边区根据地建设贡献力量。

二、中共延安时期科技政策的具体制定和推行办法

为加速推进陕甘宁根据地科学文化事业发展,我党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发展观为正确思想指导和行动方针,细化制定并实施了促进科技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和举措。

第一,科技发展,教育先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展边区教育事业。中共中央在延安经济条件比较艰苦的条件下,陆续创办了各类各级的学校培养属于人民,服务人民的科技人才。1937年9月,陕北公学正式创立。1940年中国医科大学成立。随后,抗日军政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边区农业学校等也开始为根据地培养科技人才。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还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在职教育。抗战期间,根据地新办中小学近千余所,各工矿厂内的职工需要坚持每天2小时结合本职工作的组织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党为中国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打牢基础的同时,迅速普及和提高根据地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也培养出了一批工人出身的技师和工程专家。

第二,广募人才,合理使用。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和边区各级政府将广泛招募人才和自力更生培养人才相结合,扩大边区科技人才的来源途径。同时,有计划地将懂科技的知识分子调配到合适的技术研究与实践岗位上,将来自全国各地投奔根据地的知识分子都派遣到科教文卫部门去工作。工作上不以政治认识高低为根本标准,侧重看重人才的知识技术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放手大胆地使用值得信赖的科技人才,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其技术专长服务于敌后根据地建设和抗日统一大业。


(未完,全文共36330字,当前显示14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