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探索新形势下农电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电企业作为电网末端的基层供电单位,所处的供电环境是经济文化相对滞后的农村,服务的对象是“三农”的主体。中央连续多年以“一号”文件形式,就“三农”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部署,并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的战略决策。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农民问题的深切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农电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适应形势发展,探索农电企业改革发展之路。

一、从“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谈对农电供电环境的再认识

“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体现了南方电网公司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和新的服务理念,表达了发展的紧迫感和潜在的危机意识。这说明我们的供电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国家经济体制来看,已经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过渡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电力体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由过去“一统天下”的格局,发展到了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这势必要引起我们对供电环境的重新认识。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农电企业的管理与决策者对企业本身的状况达不到如数家珍的熟悉程度,就犹如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甚至找不到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对企业外部环境缺乏必要的分析和研判,企业发展目标就会迷茫。那么我们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供电环境呢。

从人员来看,农电企业普遍存在人员结构复杂的问题,基本上是由正式工、集体工和农电工三部分人员组成。由于用工形式的不同,决定了员工报酬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规划,影响企业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还由于用工形式的不同,造成了员工进入企业门槛的高低不同,致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出现了人多,但人才不多的状况,人力资源这一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从资产来看,大部分农电企业资产都是由体制改革前的水电单位当中供电所资产与由政府控制部分的小水电资产,以及农改后农网资产等组成。资产的构成复杂,所有权属不同的投资主体。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农网改造后形成的资产均系主网公司所有,真正属于农电企业的资产少之又少,而电网的维护职责又属于农电企业。众所周知,农村电网点多面广,对于县局来说,运行维护庞大的农网相当困难,资产的保值增值得不到保障。加之,地方政府对小水电资产有处置权,这对一些依赖小水电比重较大的农电企业,潜伏着经营的危机,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存在变数。从电网来看,尽管经过

一、二期农网工程的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供电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农村电网显得与形势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电网架构不尽合理、设备相对落后、科技含量少等方面。大部分县局的电网还是以35千伏为主网架,10千伏线路送至各乡镇,线径小,供电半径大,而且没有形成闭环电网,致使一些地区电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供电负荷匹配性不强,一些地区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的现象,给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有的地区则出现了“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造成经济运行效果不明显。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入不敷出,投入了几百万元的农网改造资金,而收取的电费连对线路的运行维护都不够,更无经济效益可言。可以说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薄弱的电网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现有的与潜在的电力市场的开拓。从电量来看,普遍农电企业由于缺乏工业负荷的支撑,电量都比较小。加之近年来,国家对高耗能企业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突显以来,大部分厂矿纷纷停产。一些依靠高耗能负荷发展的农电企业电量转眼之间陡滑下来。离开了电量的支撑,农电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未完,全文共12253字,当前显示14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