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相关文件的学习报告

1引言1.1编写目的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以下简称“27号文件”)明确要求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实行等级保护制度,提出“抓紧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2004年9月发布的《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以下简称“66号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规定了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原则、内容、职责分工、基本要求和实施计划,部署了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操作办法。

27号文件和66号文件不但为各行业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各行业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政务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保障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按照27号文件要求,全面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因此,组织编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规范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法,指1导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对搞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适用范围

本指南提供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过程,适用于指导各级党政机关新建电子政务系统和已建电子政务系统的等级保护工作。

1.3文档结构

本指南包括五个章节和两个附录。

第1章为引言,介绍了本指南的编写目的、适用范围和文档结构;第2章为基本原理,描述了等级保护的概念、原理、实施过程、角色与职责,以及系统间互联互通的等级保护要求;第3章描述了电子政务等级保护的定级,包括定级过程、系统识别和描述、等级确定;第4章描述了电子政务等级保护的安全规划与设计,包括电子政务系统分域报护框架的建立,选择和调整安全措施,以及安全规划与方案设计;第5章描述了安全措施的实施、等级评估,以及等级保护的运行改进。

2基本原理2.1基本概念

2.1.1电子政务等级保护的基本含义

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基本策略。27号文件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做出了系统的描述——“信息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信息系统有着不同的安全需求,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优化信息安全资源的配置,确保重点。要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根据电子政务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保护公共利益等方面的重要程度,结合系统面临的风险、系统特定安全保护要求和成本开销等因素,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安全保护等级,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以保障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电子政务等级保护工作分为管理层面和用户层面两个方面的工作。管理层的主要工作是制定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诉讼的管理办法、定级指南、基本安全要求、等级评估规范以及对电子政务等级保护工作的管理等。用户层的主要工作是依据管理层的要求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定级,确定系统应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系统安全设计与建设,以及运行监控与改进。本指南的内容主要针对用户层面的工作。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遵三循以下原则:a)重点保护原则

电子政务等级保护要突出重点。对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

3脉、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电子政务系统,应集中资源优先建设。

b)“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原则


(未完,全文共50327字,当前显示146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