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小麦播前准备

、整地

1、整地的目的。实现麦田耕层深厚、地面平整,土壤水、肥、气、热各因子协调,土壤松紧度适中,保水保肥性能良好,为全苗、壮苗以及小麦各生育时期的正常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2、整地的质量标准:

①“早”指前作收获以后及早犁耙,早整地,达到保墒、消灭杂草、减少肥水消耗、延长土壤风化时间和增加养分含量的目的;

②“深”是指适当加深耕层,一般土质深度以25~33厘米为宜;粘质土深度应保持在20-25厘米

③“净”是指及时灭茬,拾净根茬;

④“透”是指犁地时犁深、犁透犁到地边、不漏耕漏耙;

⑤“实”是指土壤上松下实,表层不板结,下层不翘空,无暗坷垃;

⑥“平”是指地平埂直,便于灌溉

⑦“细”是指垡翻平扣严,耙深耙细,无明、暗坷垃;

⑧“足”是指底墒充足,适于播种

平原水浇地。这类麦田一般分布在河流两岸,为冲积或洪积平原,土质多为壤土,土层深厚,肥力较高,耕性好,保水保肥力强,小麦生产水平较高。对于这类麦田整地的关键是深耕,其次是要保证麦播有充足的底墒和口墒。深耕的适宜深度为25~30cm,一般不超过33cm,深耕后效可维持三年,因此生产上可实行2-3年深耕一次;墒情不足时要浇好底墒水。方法有3种,一是秋作物收获前带棵浇水,二是整地前浇生茬水,三是耕后浇踏墒水。

整地方法。茬早、底墒充足的,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灭茬施肥,进行早深耕,随耕、耙透、整平、整细、保墒待播。

晚茬地前作物收获晚,应力争早腾茬,随收、随灭茬、随施肥、随耕翻,随耙地整平。

丘陵旱地。干旱缺墒是丘陵地限制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因此,这类麦田必须最大限度地接纳雨水,增加土壤深层水分储备。对晒旱地“一年一熟”麦田,应坚持“三耕法”,即第一遍于6月中、下旬伏前深耕晒垡,犁后不耙,做到深层蓄墒,并熟化土壤,提高肥力;第二遍于7月中、下旬伏内耕后粗耙,遇雨后再耙,继续接雨纳墒;第三遍于9月中、下旬随犁随耙,多耙细耙,保好口墒,结合这次整地,施入底肥。对“一年二熟”麦田,可采用“浅─深─浅”的中耕方法,即秋作物收获后抓紧时间收获腾茬,施肥,随耕随耙,保好口墒。如遇干旱年份也可不翻耕,而直接用旋耕机旋耕10--20cm,然后再耙耱两遍。

粘土地:

这类地包括砂姜黑土、黄棕壤和淤土等。这类麦田整地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适耕期,充分利用冻融、干湿、风化等自然因素,使耕层土体膨松,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

播前整地可采取少耕措施,一犁为耙,耕深一般为23 ̄26cm,早耕早耙,保持下层不板结,上层无坷垃,疏松细碎。为提高土壤水肥效应,防治粘土地易旱、易涝及渍害等问题,可采用起墩栽培的方法提高小麦产量,方法是:按照水的自然流向,挖好纵横排水沟,把长畦截为短畦,最长不超过100m,实行小墩种植,截短的麦地周围挖排水沟,干排水沟深2m,支排水沟深1.5m,斗排水沟深1.1m,地头沟深1m;地头沟与小墩沟相连,使干、支、斗、地头沟、小墩沟互相沟通,既排明水,又排暗水,遇到干旱还可泄洪。

盐碱地:

根据盐碱地表层集盐的特点,在清茬整地时应做到早耕、深耕、湿耕和干耙。“旱耕”有利于接纳雨水,增加土壤耕层的脱盐量。对晒旱地(一年一熟麦田)应在伏雨前,绿肥播青田应在8月中旬及时耕地,秋茬地力争在前茬收获后随犁轻耙。“深耕”有利于打破犁底层,增加盐碱的渗漏量,并能把含盐多的表土掩入底层,疏松下层土壤,减少返盐。耕地深度一般以25-33cm为宜。“湿耕”时土壤耕层含盐量较少,耕地后土壤孔隙大,有抑盐上升的效果。“干耙”及犁后不及时耙耱,等到土垡棱角干时再行耙地。


(未完,全文共16594字,当前显示145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