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沿海后发展地区港城产联动发展战略研究(上)

第一篇:沿海后发展地区港城产联动发展战略研究(上)沿海后发展地区港城产联动发展战略研究

——以钦州市为例(上)

傅远佳

2013-1-309:57:17来源:《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年第2期

摘要。以港口为依托走港城产联动发展之路是沿海后发展地区迅速崛起的必然选择。钦州建港条件、综合交通条件优越,临港产业发展迅速,城市功能得到不断增强。本文基于增长极理论,分析了钦州实施港城产联动发展战略的现实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应当以港城产一体化理论为指导,坚持整体推进与跨越发展相结合、港口发展与城市发展相联系、临港产业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衔接、市场作用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支撑当前发展与提升长远竞争力相结合、以构建产业链为主的原则,推动观念和体制机制创新,理清发展思路,整合力量,提高借势发展能力,最终实现钦州跨越发展。

关键词:后发展地区,发展战略,钦州,经济增长点,港城产联动,港口

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1fjy023);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201106lx530)。

钦州作为沿海后发展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充分利用自身优越的港口区位条件,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培育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城市建设,打造经济增长点。这种发展战略既可以促进钦州的加速发展,又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区域。世界各国港口城市发展都将临港产业作为首选产业,临港产业是港口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港口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港口如何依托城市自然资源和经济技术条件尽快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又怎样在港口的带动下迅速发展,港口、城市、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如何协调统一,成为钦州亟待解决的重要课

题。

一、港城产联动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

发展经济学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一个时期内,经济的增长往往集中在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或地区,这些产业或地区就是经济增长极。增长极概念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perroux)提出,经过布代维尔和赫希曼等学者的丰富和发展,最终在20世纪50—60年代形成了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被认为是西方区域经济学中经济区域观念的基石,是非均衡发展理论的依据之一,它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运用的一种发展战略,并且在不少国家不乏成功运用此理论的例子。20世纪80年代增长极理论传入我国后,我国学者在学习此理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新,提出了“梯度推移”理论和“点轴系统”理论,这些理论促进了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从均衡发展向非均衡发展的转变。

从我国沿海先发展地区三大经济增长极的迅速崛起加速了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事实来看,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运用增长极理论的实践是成功的。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沿海先发展地区和沿海后发展地区的差距不断加大。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再坚持过去的均衡发展思路,必须坚持非均衡发展。但是,现阶段非均衡发展的战略重点应该是沿海后发展地区,而不再是沿海先发展地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考虑沿海后发展地区各区域的区位、资源和产业等因素,确定几个重点区域作为沿海后发展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对其加以重点扶持,优先发展。通过新的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带动其他沿海后发展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使沿海先发展地区和沿海后发展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未完,全文共17971字,当前显示140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