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吉林省就业问题的区域性特征及化解对策

摘要。与国内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省就业问题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今后解决就业问题应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政策的针对性,实现就业总量扩展与结构优化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就业问题;区域性特征;经济结构

中图分类号:f2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08)02-0042-03

作为传统工业比较集中的农业大省,吉林省就业问题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认清吉林省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不仅对缓解本省就业问题压力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我国其他区域性就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制约因素

省情是影响该省就业问题产生、存在和变化的根本因素。对本省的比较优势和主要制约因素的分析是认清吉林省就业问题区域特征的基本依据。

从全国范围看,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相对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一汽”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吉化”公司是全国重要的化工原料基地。近几年,吉林省的农产品加工、中医药和生物制药等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整体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产业链上占有重要地位。二是人才和科教资源丰富。吉林省是全国知名的科教大省,拥有普通高校和各类科研机构的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一些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三是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吉林省是全国相对优势比较明显的生态省。以长白山为主的东部地区淡水资源丰富,物种独特,林地经济、动植物经济具备较高的开发价值;中部有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西部草原湿地生态区土地适合粮草轮种,可作为全国粮食安全生产能力储备区。这些相对比较优势不仅是推动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而且也是就业机会可持续扩展以及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吉林省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地区生产总值看,长春、吉林两地明显高于省内其他地区,2005年仅长春地区(包括市辖县)生产总值就占全省gdp总量的52.9%;从人均生产总值看,除长春、吉林两市,其他城市的人均生产总值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由于产业链短、技术附加值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高、经济规模小等原因,导致吉林省“五大产业”(汽车、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中药和生物制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整体不足。目前,汽车产业占吉林省工业增加值的70%,但在“人世”正效应减弱和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作用下,效益开始下滑。吉林省虽然是农业大省,又是商品粮基地,但粮食深加工不足,大部分农产品还停留在卖原料的环节上,产品的价值效应和就业效应明显偏低。三是工业化的就业效应低于全国水平。目前,吉林省工业化水平处在中期起始并加速发展阶段。但全省工业化规模相对人口的就业规模明显偏小。2006年吉林省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5.9%,比全国58.1%水平低12.2个百分点,这说明一部分人口和劳动力被排斥在工业化进程之外,没有或不能享受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好处。四是改革缓慢,市场化程度低。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吉林省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较大,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与国内发达的沿海地区比较,市场发育明显不足;民营企业起步较晚,数量少,总量小,竞争力明显不如沿海地区。

以上问题不仅困扰吉林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严重制约吉林省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就业机会的扩展和就业水平的提高。

二、吉林省就业问题的区域性特征


(未完,全文共14220字,当前显示14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