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三维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维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名词术语,“三维目标”就是其中一个。虽然三维目标频频出现在我们口中,但什么是三维目标。三个维度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备课时,如何制定“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这些都是我们本次培训必须弄明白的问题。现在,我就自己在学习实践中的理解与体会,就上述问题与大家作一交流。问题一:什么是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过去我们把它叫“两基”,即基础知识(字词句段篇)和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新课程赋予了语文能力新的内涵:它不仅仅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交际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等。“知识与能力”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语文“知识与能力”来进行。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一直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2、过程与方法。是相对过去较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较重视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指导而提出来的。“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对学与教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等等。为此,语文课堂教学重点应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上,放在学生在探研新知时的经历与思考,获取新知时的感悟与体验上,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知识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相对传统语文课堂重视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而提出来的。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它是解决“能不能”学的问题,非智力因素是解决“想不想学”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是推动过程与方法顺利进程,知识与能力掌握的催化剂或说中介力量。为此,语文课堂教学要重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语文、热爱语文,渴望了解祖国语文的情感;体会语文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促进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

问题二。三维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这三维度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没有“过程和方法”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难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没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由此可见:三个维度目标虽各具内涵,但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我想用“渡河”来说明三维目标间的关系:我们到河的彼岸去,河的彼岸就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要达成这个目标(到达彼岸),就必须选择过河的方法,方法的选择和到彼岸去的路程就是过程与方法,如何更快地达成目标(到达彼岸),要借助一定的动力系统,这动力系统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问题三。我们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制定“三维目标”。


(未完,全文共22893字,当前显示14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