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文化深层结构读后感

——————品读孙隆基先生《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最近找到一本上世纪80年代的禁书《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的新版,尽管内容已经删节,但还是看到了一本与柏杨等学者完全不同的对于国民性的解读。作者是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孙隆基先生,他祖籍浙江,生于重庆,曾先后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东南亚、美国等地生活,对各地的华人文化圈作了细致深入的观察,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身上,他发现了很多相同的文化特质,并确定这些特质是从古至今未曾发生过变化,对此他进行了深刻探讨。通过举例、对比等手法进行中西方的比较,指出这些基因文化对当下现今中国人的习惯和思想的影响。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指出评价中国文化不要走前人的道路,不要习惯用马列主义去进行分析,因为有了这种框架,判断的标准,在人的大脑中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让人们习惯的去根据理论或者标准到现实中找这样的现象规律。作者认为,良知系统这个新的概念可以作为讨论中国文化的第一步。良知系统就是一个文化的深层结构,它虽然从古代就存在了,但依然是现今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文化行为,这些行为就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这些文化存在到至今要归功于中国历史形态的超稳定性。

第二部分主要是写中国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作者提出了“心”、“身”的概念。单个的中国人只能称为“身”,在社会关系中,至少要两个人之间,才能称为“心”,两者也就构成了中国人的良知系统。论证了“心”、“身”关系之后,以此为主线,通过中西方对比和举例等手法,指出中国到底存在哪些“深层文化”,它们对当下中国人造成了哪些不良行为和嗜好。

第三部分,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上升到国家的高度,阐述中国文化深层结构对古代、近代与当今社会在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如“夷夏之防”,认为正是这样的深层文化,导致近现代中国的各种政治弊端,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现代中国人政治行为的文法规则,正是中国深层文化的外在体现。

本书的最大的独到之处,是作者用语言的文法结构来比喻文化的深层结构,并力求罗列这个结构的“内在关联性、其可能性的扩散以及扩散的形态”,独辟蹊径,使得本来晦涩艰深的文化解读变得有趣起来,雅俗共赏,获得了最大的受众,这是本书历经三十年风雨飘摇仍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

本书从结构主义视角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分析,对于民主党派应该颇有启发。

中国社会的运行特点与其它民族有很大的不同,总体来说,其它社会一般有一个动态的运行目标,近邻日本,自认是太阳神的子民,天生就应该一直成为世界的领袖,因此全社会上上下下都有强烈的紧迫感,不断追逐世界强国的脚步,害怕被其它国家超越。惊人相似,岛国英国,强调国家的运行目标就是雄霸天下,最终成就“日不落”。反观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社会形态振幅很小,基本在一乱一治的周期中轮回,当出现政权与民众不能相“养”,社会就趋于大乱,当政权和民众相互“交心”,相互能够安身、安心,社会就呈现大治。只有遇到外族入侵,才能调动整个社会的趋同性,一致对外。中国内部形形色色的圈子,始终在发挥作用,了解中国的洋人眼里,中国的内部有无数个中国。甲午海战后,南洋水师去找日本人要求归还其战舰,理由是战争是北洋水师和他们打的,与南洋水师无关。大清王朝覆灭之后,各地纷纷宣布独立,即是各个圈子迫不及待抓住这个机遇自我强化的表现。但在另一方面,中国人圈子之间既寻求独立,又需要互相依赖,这与中国人文化结构中的儿童化相互依赖有关,总要通过他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未完,全文共20012字,当前显示144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