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学校管理经验谈

学校怎样才能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新思路,“立德树人,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坚持教书育人、环境育人,首先要全员德育,整体德育。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首先是一名合格的德育工作者,要从不同角度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对学生时时处处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学校育人目标,培养健全的“四有”新人。

1、加强德育学科的管理,重视德育学科的建设。小学生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革,要深入研究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体现在课程和教材之中。逐步建立德育学科的评价体系和监测制度。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要注重德育学科的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总结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和模式,提高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2、创新地方课程的德育特色:在课程改革中,要积极开发地方德育课程,创新地方课程的德育特色,开设地方课程。例《礼节、礼仪、礼貌》突出特点有七个:

(一)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必须牢固树立“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理念,要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养做起,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遵纪守法意识、健康心理品质为重点。

(二)创设和谐德育,选择合适的德育情景,人格魅力是最好的教育力,德育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

(三)建构学生道德学习的方法,强调参与,强调训练,强调体验,强调在“活动”中完成教育。主动面向广大师生征集道德建设的构想,让校园道德文化更贴近师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学校实际,体现道德文化的本土特点和人文关怀,实现环境育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

(四)建立新的评价制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承担着自我教育的责任,最终成为一个能适应不同环境、不断自我教育的人

(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强调课程要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和在现实体验过程中的切身感悟,有效地促进德育理念和操作的实践性整合

(六)以人文主义道德观为依托,深切体味和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步确立作为社会人角色应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从而提高个人的整体道德素养

(七)综合活动的设计,全方位锻炼和考察学生,学习所得到的情感、能力、态度、道德价值观的感悟和收获,从而更加全面、深刻地展示本教材的德育内涵

3、加强学科渗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强化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认识,建立学科德育运行机制,协调各学科德育的相互配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综合效应,抓好学科教学中德育的研究,将各学科德育研究作为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基础。在新课程教材培训中,安排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专题培训,加强对学科渗透方式的指导,定期召开班级经验交流活动。并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向学生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深入开展学科德育研究,在小学生中创造性地提出“教育单元”的德育模式。以实现“教育单元”为模式的德育资源整合和自下而上的“自主合作”式的德育管理模式。

4、发挥团队组织育人作用:


(未完,全文共12377字,当前显示145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