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清华之父曹云祥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让莘莘学子懂得独立探求真理。民国时期,办学之风兴盛,清华一代风华校长曹云祥,就曾以他新颖的教育理念而谱写了一段激情昂扬、求真求善的历史。

曹云祥是清华学校第5任校长,在任约六年。他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mba学位获得者之一,1930年起作为中国工商管理协会的总干事,继任理事长,是积极在中国介绍推行科学管理模式的领军人物。

对于清华大学教育的目标,曹云祥认为,是培养造就‚中国未来的领袖‛。根据校史,在他的任期内,清华实现了由一个中等程度的留美预备学校改办为完全大学的计划。他将清华大学改组成大学部、留美预备部、研究院三部分。1925年5月大学部正式成立,设17个系,招收清华历史上第一批大学本科生。对于这样的转变,曹云祥面向全体师生宣告:‚十四年前中美所议定办法,设立清华学校,仅预备学生留美。惟因时局变迁,中国教育界眼光,亦随之而转……自今而后,派送留美学生,逐渐减少,新大学学生,陆续增加。‛

他带领大学部创建中文系、社会学系、政治系、物理系,逐步开创了清华大学最为人瞩目的年代,担当起中国‚学术重镇‛。清华大学不仅重视人文知识、科学理论,更在曹云祥的倡导下特别意识到要立足大学之根本——

‚所谓教育,是欲养成高尚完全之人格,为立足社会之准备。否则,教育失其本质。欲养成人格,于功课好坏无甚关系,是人与人之接触。故欲求为人之道,大都在课外作业中养成之,如运动、军操、组织团体之会社。‛

在用人方面,曹云祥不任人唯亲,而是相中那些有大志气、突出才华和爱国理想的栋梁之才。在他主持下,清华办起了国学研究院,聘请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为研究院导师,后来成为鼎鼎大名的‚清华四大导师‛。

曹云祥把清华由全部注重西学引向立足本土、传承文明精华的道路上来,他说‚民国现时状况,但有名目而无精神。‛‚现在中国所谓新教育,大都抄袭欧美各国之教育,欲谋自动,必须本中国文化之精神,悉心研究。所以本校同时组织研究院,研究中国高深之经史哲学。‛他绝非保守派、反对与世界接轨,而是注重学生做学问要循序渐进,形成‚独立而有统系之思想‛,曹云祥创办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的根本目的,是要将教育和学术独立放在清华发展的重要地位。

他认为‚研究各科学,不必专恃外国书籍,即研究中国书籍,亦可发展。如地质学、生物学、农学之成绩,协和医院治病之宗旨,研究中国之物质病源。足见有自动之能力,其收效亦颇宏大。希望清华学校将来亦使其能有自动之能力。‛

对于曹云祥思想的另一条重要脉络,是他担任清华校长后成为了一名巴哈伊信徒。bahaifaith因为接近中国传统里‚世界大同‛的理想,那时被译做大同教。曹云祥提及自己‚深信大同教能改造人心,造福人类‛。

‚中国人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理想,以使能更好的满足当代复杂生活条件的需要。有些时候,基本毫无理想可言,理想的缺失使得中国人暴露于那些对人性产生诱惑与危险的事物中。‛精神文明的建设不能不依靠心灵的指引,曹云祥清晰地观察到,民国时期传统宗教已经衰落,人们保留传承的大多只是迷信因素,新的各种政治理念却又不能全然填补人们的生命追求。曹云祥接触过东西方的各种信仰,希望从中找到一条拯救民族的道路。他认为各种宗教‚各执成见,不能彼此谅解‛的话,会成为人类文化传统发展的巨大障碍。

他赞赏国父的三民主义理念,但强调说。‚仅仅一系列关于政治原则的章程,不足以产生强有力的动力让人们在笔直狭窄的道路上坚持,它缺少‘目标的纯洁和内心的正直’。‛


(未完,全文共8494字,当前显示143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