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佛山有为 干部有位

第一篇。佛山有为干部有位“知识改变命运,平台施展理念”,陈云贤出任广东省副省长后,一位网友在微博中如此写道。抛开陈云贤所代表的一批从佛山走出去的高级知识分子、进取的官员的个人特点不谈,单就地域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政治版图上的众多明吏均有“佛山缘”,佛山俨然成了培养和锻炼省级干部的重要“练兵场”。

为什么是他们。前日,本报“时政南方眼”专题解读了从佛山走出的高级官员的特点,反响热烈(参看“延伸阅读《佛山“大户人家”干部受青睐》(摘编))。今天本版,我们想探讨,佛山的土壤对官员的成长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佛山的官员群体是否有某种鲜明的共性。在今天的a02版,我们则将深入分析,陈云贤副省长任职佛山期间,在区域政治、经济以及发展理念上给佛山留下了哪些财富。

佛山又出了一位高官。

7月29日,佛山市委书记陈云贤被任命为广东省副省长。这是继黄龙云、林元和之后,第三个被提拔到省部级领导岗位的佛山市委书记。三任佛山市委书记连续升迁,不仅为佛山吏治史上所罕见,即使在整个广东政坛,这一现象也不多见。

佛山出官,俨然已成为传统。在黄龙云、林元和、陈云贤之前的20多年时间里,曾经在佛山担任要职的卢瑞华、梁广大、凌伯棠、黎子流、欧广源、陈用志、雷于蓝、潘逸阳、李玉光等人,先后成为省级干部,如果再加上目前在广东各地担任党政主官的正厅级干部,比如徐萍华、杨浩明、林浩坤、刘海、梁毅民等人,佛山输出的省级、厅级干部无疑是一份长长的名单,其数量在广东名列前茅,其能量对广东产生重要影响。

佛山出高官,看起来有点偶然,但其实是一种必然。

作为一个地级市,佛山所统辖的区域不断变小,但佛山所作出的贡献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这一显著特征,也构成了佛山盛产高官的背景。

在全国上百座大中城市中,佛山的综合实力排名第12位以内。而在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佛山的经济总量一直稳居第三。

从中国改革开放打响第一枪开始,佛山就一马当先,气势如虹。那时的佛山上演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大戏,广东四小虎佛山有二,以“南海模式”和“顺德模式”为核心的佛山经济发展经验举国关注。那时,一批佛山官员被委以重任,有的被提升为副省长,而更多的被调到周边地区主政,比如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主政珠海、顺德县委书记黎子流先主政江门,而后又主政广州。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担任佛山市长的卢瑞华走上了广东省省长的位置,成为佛山输出干部的标志性事件和标志性人物。

佛山输出干部的数量和势头强劲,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佛山经验”的草根性和可复制性。作为广东的一个地级市,佛山显得更广东、更岭南。由“草根经济”所构筑的经济大厦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佛山更能体现广东特色,也更能在广东各地复制。3800平方公里的佛山,是举世闻名的制造业重镇,星罗棋布的企业,造就了大大小小的老板群体。一个没有被充分正视的现象是,佛山官员调到哪里,佛山老板就把企业开到哪里。佛山老板对佛山官员的信任和“捧场”,不仅强化了佛山官员的能量和含量,也催生了佛山企业向外扩张的规模和速度。正是因为这样的特质,佛山官员才一直风生水起、阔步前进。仅仅在最近一年时间里,就有徐萍华到肇庆任书记,刘海、梁毅民分别去江门、茂名当市长,而今陈云贤被任命为副省长,无疑又是佛山输出干部的标志性事件和标志性人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称佛山是“大户人家”。但大户未必就一定出大官。佛山之所以又是大户,又出大官,除了“佛山经验”可复制性之外,还在于佛山政坛不仅有敢作敢为的执政之气,更有团结清廉的为官之风。


(未完,全文共10828字,当前显示14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