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临晋镇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临晋镇,古称桑泉。北枕峨嵋岭,南望中条山,海拔高度402米。位于临猗县城西部22公里处。总面积90.3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13.5万亩。地理坐标:东经110°32′36″—110°33′30″,北纬35°05′16″—35°06′14″。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地势开阔,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年平均降水量为500毫米左右。临晋镇历史悠久,汉时称解梁城,在今庙上乡城东城西之间。元魏太和11年(公元487年)分解县置南北解,临晋乃北解也。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因县东古桑泉城而析置桑泉县。唐天宝13年(公元754年),更桑泉县为临晋县,县治移至今址。从此之后,直至解放初的1954年,临晋县与猗氏县合并称为临猗县,县址迁至猗氏,临晋设镇,为镇政府所在地。其间,临晋作为县沿所在地长达1200余年之久。该镇东连嵋阳镇,南接庙上乡、七级镇,西邻东张镇、角杯乡,北与耽子镇、卓里工贸区接壤,全镇共28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是临猗县西半县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商业贸易的中心和枢纽。

全镇总人口5万余人,农业人口3.5万人,镇区人口(含临晋、西关行政村)2万余人。

临晋镇交通以公路为主,境内有临风路、万临路、临耽路穿过,是临猗县西部交通枢纽。在省、县道路的骨架支撑下,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讯、电视、供水实现全覆盖。

二、城镇建设基本原则

1、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我镇改革规划要起点高、高标准、高水平、放眼长远;建设要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多出精品。

2、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城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发展小城镇要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同步进行循序渐进,尊重农民意愿。

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根据集市内现有资源和条件,科学制定改造方案,搞好城镇建设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注重实效,切实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4、统筹兼顾,协调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和发展经济并举,以政府规划和人民意愿相结合。

三、小城镇发展现状

特色农业扎实推进果业是我镇的传统优势产业,潜力巨大。今年,我们认真落实县政府提出的果品上档升级改造阳光工程,鼓励群众加速老残园改造,引导农民通过对果树进行“强间伐、大改型”的改造整合。提升果品质量,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生产优质有机苹果创造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开展省级有机示范果园建设项目。努力推进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无公害苹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使果业生产保持着农业的支柱地位。由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采用生物防治、测土培肥等先进技术指导农民开展有机化种植。截至目前,全镇共间伐果树2650亩,改造果园面积达4000亩。全镇主要农产品有机、绿色、无公害化产品种植面积占70%,全年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发展会员15000人,临晋江石榴商标被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获农业部拟批准登记的第三批“地理标志”农产品,临晋镇被确定为江石榴原产地,历史名产“酱玉瓜”制做技术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


(未完,全文共11118字,当前显示12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