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陈绛 义利之辨 的现实意义

第一篇:陈绛义利之辨的现实意义“义利之辨”的现实意义

——陈绛教授在第三届敬老崇文论坛上的演讲

发布者:正北时间:2012-10-2007:09:29来源:解放牛网解放日报【收藏】

[0]【评论0查看】

【我要评论】

【发起话题】

思想者小传

陈绛

字墨孙,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29年生于福州。1949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1950年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提前毕业,分配在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工作,1957年起在上海社会科学院长期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曾任上海市经济史学会会长。1977年回复旦任教,1995年受聘入上海市文史馆。作为美国富布莱特资深学者,1983年曾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贝克莱分校访问讲学。合著有《旧中国的买办阶级》、《上海近代经济史》第一卷,译有《赫德日记:赫德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李鸿章评传: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起始》,编有《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轮船招商局》、《中国家谱资料选编·经济卷》及有关论文。

幼承庭训点滴

母亲以传统的诗词给我美的启蒙教育,陶冶我幼年的情操;父亲要我诵读儒家经典,就是要用它培养我的道德观、价值观。东西方文化尽管有许多差异,但对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相通的。我在哈佛大学校内的哈佛燕京学社看到陈宝琛题写的对联——“新旧文明能相益,东西心理本自同”,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本届论坛的主题——传统文化与道德建设,是个很大的题目。不论传统文化,还是道德建设,都可以单独作为一个专题,撰写一部专著。今天我只能就幼年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其对我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影响,谈谈我对儒家“义利之辨”的肤浅体会。

我在识字之前,晚上入睡前,母亲常常教我念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之类文辞优美、音调悦耳的诗歌。母亲以传统的诗词给我美的启蒙教育,陶冶我幼年的情操,却从来不教我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之类宣扬读书做官、毒害儿童心灵的诗。母亲的诗教,以及她每天晚上哄我入睡时给我讲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王祥卧冰等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则是她给我道德的启蒙教育。我小时虽然不像《世说新语》中记载的那个六朝人,把钱叫做“阿堵”,可是母亲却从不让我接触钱,我身边没有零花钱,想要什么文具小玩意儿,都是母亲替我买,我自己没有钱,也不用钱。即使新年有压岁钱,收到后,也要交给大人。一直到读小学六年级快毕业时,母亲才给我几枚铜板,自己可以自主到文具店买喜欢的文具了。

父亲是以儒家思想灌输我。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长期支配中国社会生活,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元典。我读小学和中学,每遇假期,父亲总是抽时间教我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他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教给我文化历史知识,而在于教我立身、待人、做事的根本道理。他告诉我,我们这一辈兄弟命名,都是取“纟”旁部首,如陈总(字岱孙)、陈薭(字矩孙)。下一辈应当怎样取名,请示大伯祖父陈宝琛。那时正是民国初年,社会混乱,军阀混战,在陈宝琛眼中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所以他说,现在做人最要紧,取名就取单人旁吧。父亲很有同感。所以我的子侄辈名字多是单人旁,如陈任、陈传。


(未完,全文共17723字,当前显示135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