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前提与基础,追求教育公平是当今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目标。近年来城乡教育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根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教育结构直接影响到城乡间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政策的制定。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仅要以发展经济、完善教育制度为依托,更有赖于树立公平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教育公平;城乡;教育差距

基于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教育公平是指一定社会给予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包括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其实质是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又包括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层面。

追求教育公平是当今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目标。我国的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都有相关规定来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平等,但是“教育平等并不是政治权利平等的自然衍生物,法律条文所确定的教育平等并不意味着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人都能够受同样的教育”。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乡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一、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

1.城乡教育起点不公平

教育起点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受教育机会面前应受同等对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义务教育的重头戏在农村。自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成绩斐然,但义务教育城乡差别依然存在。仅以2003年为例,当年小学学龄儿童10908.3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7%。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当年学龄儿童未入学人数为141.8万。据官方统计这百万学龄儿童主要来自农村。我们再来看升学率的情况(见下图)。2002年与城市小学生几乎全部能升学相比,农村小学的升学率只有94.54%,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2.44个百分点。同样,辍学率也明显存在城乡差距,据2003年全国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中阶段辍学率全国平均水平为2.84%,比前一年略有下降,但农村初中辍学率却一路攀升,个别地区居高不下。根据东北师范大学农村研究所的调查显示:部分农村初中学生平均辍学率超过40%,其数目之巨可谓触目惊心。与城市义务教育相比低入学率、低升学率、高辍学率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显著特点,再加上农村人口基数大,这就意味着还有上百万的农村少年儿童不能如期走进课堂而过早走上社会成为“劳动力”。

存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教育机会差距到高中阶段进一步扩大。由上图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2002年城乡小学升学率的差距只有17.46个百分点,而初中升学率(升入普通高中)的差距已扩大到46.19个百分点。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缓慢,早已成为制约农村高考升学率的主要“瓶颈”。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城乡教育机会的差距,以及教育经费、教学条件、师资力


(未完,全文共19512字,当前显示12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