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心目中的抗战——观纪录片有感

我心目中的抗战

——观纪录片《一个时代的侧影:中国1931-1945》有感

看完这部12集的纪录片,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耳目一新,以往一提起抗战纪录片,我们最先想到的一般是那种以讲述重大事件、精英人物的经历和述说悲情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而《一个时代的侧影》这部纪录片,其定位非常鲜明,是抗战时期的社会史、生活史和民间史的记述,最大程度选择了百姓生活作为叙述的核心。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已经很难体会到战争时期的生活是什么感觉,也不太可能有机会走上战场,于是《一个时代的侧影》也没有把重点放在对战争的描写上,也即是没有从“正面”来向人们展现这个战乱的时代,而是选择对“侧面”的尽可能全面而详尽的描绘,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时代。同样是普通人,那个时代的人是怎样生活的。与自己今天的生活又有怎样的不同。这些我们很好奇的问题在影片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在影片中经常见到的是战争背景下的婚丧嫁娶、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以及当时的流行歌曲,电影,戏剧,小说,照片,海报,家居、娱乐、饮食之类的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民俗的,有质感的东西,这些具有社会学、人类学意义的内容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参照物,通过与当今生活的对比来理解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所经历的最深重战乱之苦。

相比之下,自己从前在历史书上学到的关于抗战的历史,大都讲述的是一些重大的战役和历史事件,即便是观看的一些抗日题材的电视剧,主要的描写内容也是军旅生活,但对于普通人的世界触及不多。直到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才发现自己对于那个时代的认知是残缺的、不完全的,一场历时8年的战争,被波及的怎么会只有军队呢。受到最严重伤害的,还是亿万的普通人。

战争一旦开始便会将所有人毫不留情地卷入其中,伴随着战场上大量人员伤亡的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下降,这些在影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到了1944年,作为入侵者的日本,国内竟然已经不剩下多少青壮年男子,以至于军国主义政府最后竟将还没有成年的小孩子送上战场。而在中国不论是解放区、国统区还是占领区,因为逃难、战争、疾病和饥饿等因素而支离破碎的家庭屡也见不鲜。从那个时代留下来的影像资料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不是在某场战役中获得胜利的中国将士们的笑脸,而是不论是胜利还是失败,但却在战斗中失去了儿子的母亲的泪,失去了丈夫的妻子的泪,失去了父亲的孩子的泪。

战争打碎了人们的心,也打碎了人们美好的生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应该是那个时代普通人经历的最好概括吧。因为战争而变得满目疮痍的土地并不会随着抗战的胜利而消失,人们在胜利的喜悦后要面对的还有混乱的经济状况、贫弱的生产力、残缺的城市。不过尽管都在战争年代,但是影片中解放区、国统区和占领区人民生活水平在抗战后期的巨大差异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1944年的时候,解放区已经基本实现了粮食、布匹和一些基本生活用品的自给自足,并且开展了多次劳动竞赛,鼓励生产,作家陈雪昭甚至用自己织布时赚的零花钱在边区银行买到了金戒指。相比之下,国统区的人民群众正在承受国民党疯狂开动印钞机的苦果,剧烈的通货膨胀使物件涨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一双袜子就得几万元,但是人们的工资确实一再下降,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精神压力,而被汪伪政权统治下的上海,曾经的大都市,已经沦落到实行重点配给制的状况了,每个人分到的粮食连保障基本的生活都很难,有些沦陷区的生产力甚至直接倒退到中世纪的水平。两党的政策和执政理念的差异在这里体现得无比鲜明,从人民百姓的生活状况也不难看出为什么解放战争国民党被打得溃不成军了。


(未完,全文共10256字,当前显示14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