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西亚北非局势

关键词。阿拉伯之春、利比亚、伊朗、埃及、以色列、叙利亚、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阿拉伯联盟、美国、石油、民主与自由。

一、动荡之始

自2010年12月份突尼斯一些城镇爆发动乱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西方媒体称之为“和平抵抗运动”,并乐观地把“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预见为这个运动的前景。

总统本·阿里不得不放弃突尼斯这个自己独裁统治了23年的国家,在2011年1月14日深夜飞往沙特阿拉伯。

突尼斯是“阿拉伯之春”运动的起点。由于茉莉花是突尼斯的国花,因此发生在突尼斯的这次政权更迭被称为“茉莉花革命”。

突尼斯的成功激发了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抗议运动,并逐渐呈星火燎原之势,席卷阿拉伯国家。论西亚、北非局势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二、革命的风暴

随着这场席卷地区的运动愈演愈烈,“和平抵抗运动”逐渐变成了一场推翻现政权的政治运动。而这也打破了这一地区长久以来本就脆弱的均势和平。一个又一个阿拉伯国家政权倒台。换来的却不是西方媒体称颂的自由与民主。

(一)埃及

在本·阿里离开突尼斯10天之后,也就是2011年1月25日,埃及民众爆发了一系列街头示威,游行,集会,骚乱,罢工等反政府活动。抗议示威活动波及埃及国内多座城市,其中尤以首都开罗和亚历山大最为激烈,据称有超过一百万人参与了此次抗议,他们提出埃及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下台、军队结束戒严,终止紧急状态法,获得自由和正义的权利等要求。2011年2月11日,埃及副总统奥马尔苏莱曼通过国家电视台宣布,穆巴拉克已经辞去总统职务并将权力移交给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埃及政权更迭。

(二)利比亚

继突尼斯和埃及革命成功之后,同样位于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利比亚在2011年2月15日开始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2月18日,反对派控制了该国大部分的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政府派出精锐部队和雇佣军,但反对派被击退。2月20日,抗议活动已蔓延到首都的黎波里,导致赛义夫·伊斯拉姆·卡扎菲在的电视台警告示威者,宣称要开枪屠杀示威者;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以保护利比亚抗议人民的安全;3月19日,十余国家开始军事干预利比亚,战争正式打响,从此持续了半年之久;7月15日,美国北约等39国及组织承认利反对派政权;8月23日,利比亚反对派占领阿齐齐亚兵营控制利首都,同日埃及政府宣布承认利比亚反对派;9月25日,利比亚执政当局部队攻入卡扎菲老家苏尔特;10月20日,卡扎菲被俘身亡;10月31日,北约宣布结束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利比亚政权更迭。

(三)也门


(未完,全文共12641字,当前显示107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