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权威接受论

1什么是权威接受论

2权威接受论的要求

3权威接受论的影响因素

4权威接受论的意义

5权威接受论的特点

6参考文献

权威接受论权威接受论的要求

1.无法被人理解的知识不可能具有权威性;

2.如果执行人认为指示同组织的宗旨不相符合,指示也难以得到执行;

3.如果一项指示被认为会损害作为组织一员的个人利益,下属就缺乏执行的积极性,会采取回避、假装生病、表面应付、自动辞职等行为

4.如果一个无法完成的指示勉强叫人去执行,结果只能是要么敷衍塞责了事,要么拒绝执行

按照这一理论,被下属接受和信任的领导者正确的态度、指示、建议、要求,才具有权威性。权威接受论权威接受论的意义

权威接受论将导致民主作风。这是权威接受论所必然导致的领导行为,其特点是讲求民主,注意倾听下级意见,吸收其参与决策过程,主要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靠个人的高尚品德、业务专长所形成的个人权力来推动工作,权力定位于群体。具有民主作风的领导人,就是指那些以理服人,以身作则的领导人。他们使每个人做出自觉的有计划的努力,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分工合作。权威接受论参考文献

孟超、刘文瑞.巴纳德管理思想的解读与思考.,《财经界·管理学家》,2006年7月10日。

(美)切斯特·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7月。

切斯特·巴纳德简介

现代管理之父切斯特·巴纳德

切斯特·巴纳德1886年出生于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从小就养成了用哲学方法思考问题和弹钢琴的习惯。1906~1909年,他在哈佛大学读完经济学,但因缺少实验学科的学分而未能获得学士学位,后来,他反而因为对组织和管理方面的研究而获得了7个名誉博士学位。.巴纳德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实践者,他毕生都从事企业管理工作。1909年他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1927年开始担任新泽西州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直到1952年退休。没有人在背后议论巴纳德的为人,即使对于他自己领导的组织,他也显得相当超然。他矜持寡言、庄重高尚,有些让人敬畏。1938年,巴纳德最著名的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出版了,本书问世后,受到了西方管理学界的普遍重视,被奉为管理学的经典著作。

巴纳德的重要著作还有《组织与管理》等。

第二篇:试论道德接受试论道德接受

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可通过外在的道德教育与内在的道德修养两条途径达到。而无论是外在的道德教育还是内在的道德修养,其关键之处都是要促使道德主体接受外在的道德规范,并将其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信念,进而外化为道德行为。如果道德主体不接受外在的道德规范,就难以使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公民道德素质也就难以提高。所以,在谈到道德素质时,不能不谈到道德接受。道德素质与道德接受是密切相连的。所谓道德接受,是指发生在道德领域中的特殊的接受活动,是道德接受主体出于道德需要,而对道德文化信息传递者利用各种媒介传递的道德文化信息的反应与择取、理解与解释、整合与内化以及外化践行的求善过程。„道德接受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中,道德需要是道德接受的动力,道德选择是道德接受的前提,道德内化是道德接受的关键,道德环境是道德接受的外部条件。1道德接受的动力:道德需要


(未完,全文共20471字,当前显示130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