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三峡库区地质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峡库区地质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三峡库区的城镇迁建、移民安置是一项庞大的科学性极强的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地质问题多且复杂。“千年大计、国运所系,”移民工程的根本任务是使淹没区的城镇和居民报得出去,而最终目标是要安得住,这也正是我们地质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一、迁建城镇新址的地质论证

鉴于三峡库区规划范围的民用建筑勘察,未曾考虑新址所处地质环境,科研成果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较大,所有集镇未进行勘察,故长江委综合勘测局自1992年开始对13座县市、140座集镇新址分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组织全国有关单位进行了地质论证。

1、总体规划阶段的地质论证

为满足迁建新址总体规划,1992年8月至1993年间对选定的和尚需进一步比较的新址组织了比例尺1:10000的初步勘察。对每个新址除了研究可供建城镇的场地外,还考虑了周缘一带有没有威胁或影响城镇建设与运行的诸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环境,故选址及总体规划的初期范围至少是场地所处地质构造单元和地表水汇水域。其中有些城镇新址的勘察面积(包括选新址)比规划场地面积大得多,如巴东县城26km

2、巫山县城19km

2、奉节县城87km2,万县市城区114km2,集镇如林归县郭家坝30km

2、香溪22km2。所迁建镇新址的初勘成果1993年至1994年3月陆续提交,基本上满足了总规要求。但有些城镇的总规是在初勘成果提交之前完成的,初勘成果提交后,有些城镇总规作了修正,有些城镇仍用原先的规划。

2、详细规划阶段的地质论证

各城镇总体规划审查批准后,1994至1995年间对已选定的新址组织了详细阶段的地质论证工作,即比例尺1:1000~2000的详细勘察,共计面积415km2。为了适应详规的编制,在严格审查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于1994~1995年间陆续提交了各城镇新址详勘成果第一稿,1997年12月提交了详勘正式成果。以此为依据,还编写了总报告“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

上述初、详勘成果文字报告千余万字、图件万余幅,分别通过新址选择会议、任务承担单位组织专家审查和长江委专家审查等途径进行了评审。

二、城镇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

城镇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是由各县市负责实施的,但考虑到各县市实际情况并在各县市的支持下,长江委在各县市设立了地质工作站,负责相当于主体工程技术设计与施工详图两个阶段的勘察工作,具体指导城镇建设中的地质工作。2年多来,共写出各种咨询意见、简报330份。

在这同时,每年汛期对长江干、支流两岸进行巡查并参加地方抢险工作,成功地预报了巴东县三道沟滑坡(1995.10.29)、白岩沟8号桥西山体滑坡(1998.06.30)等,避免了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到目前为止,在建所有县市和多数集镇大面积土建工程已经结束或接近尾声,所揭露出来的地质问题基本上是初、详勘成果所预料的问题。1998年汛期长达3个月的洪水的持续降雨,对新建城镇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建设中的城镇曾经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都是局部性的,进一步说明了该成果的可信程度。即所有城镇新址选择正确,地质论证客观。

在初、详勘成果中,对所有城镇新址均作了建筑适宜分类。适宜利用的场地为i~Ⅲ类,有些新址无Ⅱ类场地。就全库区而言,Ⅰ~Ⅲ类场地面积仅占15%左右,最大也不过30%。同时,三峡库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又决定迁建新址处于山坡地带、地形很破碎,i、Ⅱ场地单个面积小而分散,在两个Ⅰ类场地之间分布Ⅱ~Ⅳ类场地。其结果即出现以下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未完,全文共18901字,当前显示145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