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重核裂变的发现

人工放射性引起的重要事件是重核裂变的发现,但是人们对重核裂变的认识却有一个曲折过程。

费米的中子实验

费米(enricofermi,1901—1954)是意大利物理学家,1926年时只有25岁,就当上了罗马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27年曾提出一种统计理论(即费米一狄拉克统计),在微观世界有广泛运用,是核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1933年,费米提出β衰变理论。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望,国内成了意大利振兴物理学的中坚人物。由于他的努力,罗马在30年代成了世界上又一个物理学研究中心。

1934年约里奥一居里发现人工放射性的消息传到罗马,使费米想到用中子作为人射粒子要比α粒子有效得多。这个想法实际上早在1920年卢瑟福就提出过。费米预计到,困难在于中子不会自发地由物质发射出来,还要靠α粒子轰击某些元素。例如被,这个过程只有十万分之一的几率,即十万个α粒子才能激发一个中子。这样低的效率,当然很难保证一定成功。正好这时费米的理论工作有一段空闲,他决心亲自试试。因为只有实践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

费米周围有一批合作者,例如。西格雷(e.segr6)、阿玛尔迪(e.amaldi)、拉塞第(f.rasetti),后来还有达哥斯廷诺(o.d′agostino)。他们大多是实验家。费米在他们的协助下,用镭射气和被作为中子源,按着周期表的顺序依次轰击各种元素。他的目的显然是要检测中子作人射粒子的有效性,以及在中子轰击下产生放射性的可能性。1934年3月25日寄出了第一篇通信,报导在轻元素中获得了人工放射性,其中包括氟和铝。

费米小组继续进行实验,他们用中子辐照了68种元素,其中有47种产生了新的放射性产物。

费米原来想尽快结束实验,以便继续他的理论工作。那里知道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使费米小组作出了更大的发现。

是“超铀元素”吗。

1934年夏天来到之前,费米小组依顺序用中子轰击当时所知的最重元素——铀23592u,得到了半衰期为13分钟的一种放射性产物。经过分析,测出这种产物的化学性质,发现它不属于从铅到铀之间的那些重元素。这个结果和用中子轰击其它重元素不一样,使费米等人大为惊异。其实,这就是最早出现的重核裂变现象。不过,从费米当时掌握的实验证据,难以作出这一判断,他们也不可能想到这种可能性。1934年5月,费米以《原子序数高于92的元素可能生成》为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这一信息,文中写道:

“13分钟的放射性与很多重元素等同的否定证据,提示了这样的可能性:元素的原子序数也许大于92。如果它是93号元素,它应在化学上与锰及锌类似。这一假设在某种程度上还得到下列事实的支持:不溶于盐酸溶液的硫化铁可以携带着13分钟放射物沉淀下来。”

如果真是93号元素,那确是一件大事。大于92号的元素就叫做超铀元素。不过,费米并未作定论。可是这件事被意大利当时的法西斯政权利用,大肆宣传是法西斯主义在文化领域里的胜利。费米对此极为不满,郑重声明,尚须作若干精密实验,才能肯定93号元素的生成。


(未完,全文共25111字,当前显示124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