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技校生人际信任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

——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为例

摘要

人际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相互托付,对彼此抱有稳定安全感的心理现象。

此项研究共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调查,采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系教授j.b.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trustscale,its)对技校生的人际信任现状进行调查,对350名研究对象进行测量,了解技校生人际信任现状;第二部分为访谈研究,根据问卷调查的得分情况,选取研究对象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对其进行访谈,以具体了解技校生人际信任度的影响因素等;第三部分为对策分析和研究趋向,依据调查结果和相关研究文献对于技校生人际信任这一客体提出科学发展思路。

研究的结果显示:

关键词:技校生广州人际信任对策

引言

技校学生大多处于十四至十九岁,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发育程度已经接近成年人,但心智水平尚待进一步发展。对于进入技校的学生,身处同龄优秀学生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不免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压力,加上学生在人际交往间的不适应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焦虑、困惑,间离学生间的心理和身体距离,导致学生之间缺乏人际交流和信任。这就使学生们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加以积极的调节、引导,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心理疾病,例如孤僻症,继而对其正常的学业及生活等造成负面作用,影响其健康成长。

此项研究正是关注了技校学生在人际信任方面的障碍,旨在通过实证调查剖析造成这种障碍的社会和个人原因。调查对象为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初中毕业起点三年制中级班5个班、高中毕业起点三年制高级班5个班的在校学生。

本研究主要通过借助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系教授j.b.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trustscale,its)对技校生的人际信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理论分析,探解技校学生之间人际信任的现状,再对部分较为典型的学生进行访谈调查以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一现象。然后基于这些研究材料对这一课题进行教育对策研究,尤其是技校德育素养课程这一方式。

1.人际信任的文献综述

1.1人际信任的概念

在对信任的理论研究中,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取向,主要有:社会层面、人际关系层面、个人层面。在社会层面中,对信任问题做出专门论述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他认为,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波兰社会学家彼得。什托姆普卡在其著作《信任》一书中把信任作为一种社会学理论进行研究,并对信任做出最简单、最一般的定义——信任(trust)就是相信他人未来的可能行动的赌博。在他看来,信任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自齐美尔之后的近半个世纪,一批心理学家开始进行了人际信任的实验研究。最早是在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deutsch(多依奇)的著名囚徒困境实验,从人际关系的层面得出:信任其实是对情境的一种反应,它是由情境刺激决定的个体心理和个人行为,信任双方的信任程度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另外,一个人对某件事情发生所具有的信任,是指他期待这件事的出现并会相应地采取一种行为,如果这种行为的结果与他的预期相反,则会给个人带来负面心理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将远远大于与预期相符时带来的正面心理影响。多依奇的这项研究,开创了心理学人际信任研究的先河,被视为人际信任的经典研究之一。


(未完,全文共22887字,当前显示139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