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通勤车上的“红歌”声

不知从哪天起,在公司的大巴车上,我听到了亲切而熟悉的歌声,久违的旋律勾起了我对过去岁月的美好记忆„„

记得小时候,孩子们都爱上音乐课,特别感到惊奇的是历任的兼职音乐教师全能识谱、伴奏(后来听说他们那一代宣传工作做得特到位,有文化的人大多是文艺骨干)。当时没有什么流行歌曲,我们所学的几乎都是“红歌”。有令人心潮激荡的《我的祖国》;有回望不朽红色传奇的《英雄赞歌》;有赞美圣洁母亲河的《长江之歌》;有歌颂平凡劳动者的《我们工人有力量》„„

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到来,近段时间各地都掀起了“红歌大家唱”活动。可能是由于时代变迁,关注的侧重点有所转变的缘故吧,我对这方面的新闻了解甚少。因此,公司通勤车上的红歌声给我带来了强烈的震撼,铿锵有力的歌声将我带回了少时纯真的年代,让我暂时抛开了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困扰,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当然,受到感染的远不止我一个,我听到有很多人在低声议论“红歌”方面的事,还有一部分人自然而然地跟着哼唱起来„„

红歌让我们回顾祖国光辉的历程、难忘的岁月;红歌让我们吸纳历史的气息,把美好的现实珍惜;红歌更能激发我们的斗志,让我们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勇担历史发展重任,

敢为人先,自强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壮丽篇章。

第二篇:黄洋界上唱红歌黄洋界上唱红歌

记得初知井冈山,是我在小学的一次音乐课上。“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饭菜味道香„„”这铿锵有力、富有战斗气息的歌曲给我留下终身难忘深刻的印象,下课后还在不断地追问老师有关井冈山和毛委员的知识,从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小说里、书报中、荧屏上,当年井冈山那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无时不在地冲击着我的心灵。能够亲自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愿望和幸福,也是组织上对我们最大的关心和爱护。

2011年4月14日,我随邵电2010年度优秀员工一起参加了这次终身难忘的红色之旅,我终于踏上了这片令我魂牵梦绕的热土,去追寻当年伟人及英烈的足迹,感受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用心灵与这片神奇的热土交流,让思绪与革命历史链接,在井冈山旅游景点上我一路高歌“人民军队忠于党”等相关红歌,导游小曹听后说:“唱的很好哦,就象她老爸一样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登高远眺井冈山,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秀美的山川透露着灵性,陡峭的山峰记载着一段段神奇的故事。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至今仍保留着1928年8月间井冈山保卫战的一段堑壕和营房。站在这里,当年发生的那一场激战,仿佛映入眼帘。井冈山上红军以不足一营的兵力,击溃了敌军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主席闻讯后,欣然挥毫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讴歌了军民团结战斗取得的胜利。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山巅,虽然如今已听不到枪炮的轰鸣,只有阵阵的松涛伴着游人的脚步。山崖边,一门仿制的迫击炮及一些按原貌恢复的滚木擂石,静静的诉说着当年战斗的艰辛与残酷。就在有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记念碑的正对面,刻有一首巨型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的诗词下,我触景生情高声唱起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公司工会许主席看见后,要我重新再唱一遍并录象作为资料保存,虽然我的声音不是很洪亮,发音也不是十分准确,动作也不是那么连惯完美,但是从心灵里表现出我们电力工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未完,全文共6497字,当前显示13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