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军史

有这样一段历史,惊心动魄的演绎着生与死存与亡的较量,鲜为人知却又弥足轻重。

1927年的中国动荡纷乱,夜深人静之际突然响起枪炮声,无论在哪个城市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然而,在只有12万人口的南昌城,8月1日凌晨两点响起的那阵枪声,却成为中国革命史的一个重要分界线——中国共产党打响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枪。这一年,距中国共产党成立6年又1个月。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为挽救革命,中共中央经过充分酝酿,决定在南昌举行暴动。

全国的共产党员在1927年3月尚有6万人,在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大规模屠杀共产党人后,仅仅三四个月就锐减至不足1万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的叶挺、贺龙也成为汪精卫等人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

刚刚秘密加入共产党的叶剑英,正好在第二方面军第4军工作。他连夜找到叶挺和贺龙,3个人在一个小湖的皮筏子上商讨对策,决定将部队由九江开往南昌。

7月27日,由周恩来、李立

三、恽代英、彭湃组成前敌委员会

8月1日凌晨两点,起义的枪声在南昌城打响。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2万多起义部队,向驻守敌军发起猛烈进攻。起义军每人左臂缠上一条白毛巾,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只用3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国民党军损失8000人,而起义军损失极小。

8月1日早晨,南昌城店铺照常营业,街上人来人往,只有那满城标语和城头飘扬的红旗,让人们意识到——深夜的枪声确是发生了大事。

中国领导人的智慧在国民党部队迅速围剿的过程中凸显出来,避敌锋芒,保存实力„„撤离南昌后,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作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八一南昌起义,永远地化成了中国革命史的纪念碑。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是近代中国民族解放战争史上最伟大,最生动、最活跃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力量大发展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展开进而达到成熟的时期。抗战期间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片面抗战路线,消极抗战,因而在抗日的正面战场上丧师失地。我们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紧密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迅速地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在敌占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这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才能够坚持8年之久,直到以得最后胜利。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经历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三个曲折的发展阶段。

1937年至1940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克服了统一战线中右倾错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建立了敌后根据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使革命力量得到迅速发展。

1941年到1942年为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围攻,“扫荡”和采用残酷的“三光”政策,以及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军事进攻,使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艰苦的斗争中,党领导敌后军民粉碎了日寇的连续“扫荡”,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实行全党整风,其间我们党的建设也在斗争实践中有了很大的发展。1924年开始的全党整风运动,,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都是在整风运动中形成的。打退了国民党顽固的第二反共高潮,克服了党内出现的“左”的和右的偏向,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胜利地渡过了抗日战争困难阶段。


(未完,全文共8287字,当前显示144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