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生态社会主义摆脱生态危机的主张及启示

《人民论坛》(2013年第23期)

王洪彬

【摘要】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摆脱生态危机的基础,资本主义制度是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依靠具有“生态意识”的人民大众力量才能摆脱生态危机,摆脱生态危机还应具有全球图景。中国可借鉴其中合理的主张,正确处理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全球范围内摆脱生态危机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危机启示

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应对接连发生的严重经济危机背景下,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运动中产生的。其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试图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找到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化和全球化,生态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理论观点和政治诉求更加系统化,并成为一种广泛传播的国际性的社会主义思潮,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有关摆脱生态危机的合理主张,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摆脱危机进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摆脱生态危机的前提和基础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当我们把世界传给我们的后人时,不能让它比我们接管它时更糟。但是,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正在日益加剧,我们正在强加于未来几代人的是一种令人可悲的遗产。为摆脱这些正面临的生态危机,应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每一个人都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人固然对生态系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人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自觉控制自己的活动,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协调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保持地球上基本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他们主张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非暴力原则,并将甘地和马丁·路德·金作为斗争的榜样,用他们的话作为宣传口号。

当代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日益迫切,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有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良性互动关系,否则,建立在生态良好的基础上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应充分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和生态系统的一员,要采取积极的方式,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系统调节,把自然界和生态系统保全在良好的状态之下,把现代化建设和自然生态的关系纳入可调节的范围。要认识到城镇化建设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是由人的活动引起的,有了这种认知,我们就会着力实现城镇化建设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协调,同时,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应该通过实践活动解决环境问题。

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


(未完,全文共16655字,当前显示110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