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情境创设一定要舍近求远吗

近日,我听了两节《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课。两位授课老师各有千秋,对情境的创设也作了不同的处理。一位老师沿用了书本上学生去鸟岛的乘船情境导入,以课本情境和习题为主线,另一位老师创设“去野外郊游”的情景来开课,以精美的课件贯穿始终。评课时,老师们在情境创设方面对后一位老师赞赏不已,认为他创设的情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确实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而前一位老师的情景虽好,却没有新意,体现不了老师的创新精神。从大家对第二位老师创设情境的一致好评中,可以看出大家似乎更推崇那种教师创设了与书本上不同情境的课堂。

纵观当今课堂,不管是丝丝入扣、彰显教师个人魅力的公开课、观摩课,还是让人读之又读、细细品味咀嚼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都可以看出授课者为创设情境花了精力、费了心思。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情境贯穿始终,去“游乐园”游玩的体验情境一串到底,教材却至始至终都未被学生打开过,更不要说有阅读的机会,就连书本上的练习也被老师的答题纸代替。这些新颖、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生活情境的确令人拍手叫好、拍案叫绝,与潮流和时尚接了轨。然而,用了书本上的情境,就体现不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吗。不改编教材就发挥不了创造性吗。不标新立异就会落入俗套吗。教材的使用率为什么如此低。书本的情境为什么问津者聊聊无几。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特级教师沈重予说:“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新课改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情境也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和喜闻乐见的。把教材看作神圣不可侵犯、照本宣科、本本主义、画地为牢固然不可取,全盘异化难道不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样一节课,书本的情境取来即用,人人都有,而你却偏要舍近求远、煞费苦心,动用“价值不菲的设备”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有时说不定还不如书本情境有效。难道我们的课堂需要这样的“高投入,低产出”吗。特级教师钱希有在浙江省2007年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评课中指出:“材料的选择要慎重,要创新,也不能否定拿来主义,因为教材毕竟是专家智慧的结晶。”教材作为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资源,每一个情境的安排都有一定的目的和意图。情境创设有目的,但情境创设不是目的。不管是书本上的情境,还是老师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创设的情境,其目的都是为了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架起具体生活问题与抽象数学问题之间的桥梁。如果用教材上的情境就能达到此效果,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呢。尽可能用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难道不是我们应该追求和倡导的吗。

当然,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是新课程赋予老师的权利。教材提供的素材并不是每一个地区都适用,也不是每种学情的学生都适合。有些素材,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不能较好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教材起点对学生状况来说过高,需要降低坡度时,教师可以适度调整。如农村孩子对“上下公共汽车”、“逛公园”之类的情境比较生疏,则可换成与学生联系比较紧密的生活场景,上海孩子对烙饼没有体验,却对“煎荷包蛋”比较熟悉,找次品中从5盒钙片(只有一盒是次品)中找出次品对有些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不易理解,则可降低难度,先从3盒中开始找。

使用了书本上的情境不一定就是“教教材”,创设了不同于书本上的情境也不能与“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画等号。让我们用一颗慧心去纠正那种过分追求“情境创设”的新颖别致和精彩纷呈吧。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真正钻到教材的骨子里,书本的情境同样会让你的课堂流光溢彩。

第二篇:情境创设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活信息技术课堂


(未完,全文共8816字,当前显示14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