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们已经走不回去了

话还得从3月29号晚上三位专家的讲座谈起。主办方的一位负责人做主持,他有句话被我记下来了。“我们的学生太傲慢了,傲慢得不知道今天说了些什么。他们不懂经典。”我想他的意思可能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对经典的质疑,与教师思维的交锋。

学生的确没有对我们的经典顶礼膜拜,也没有对我们的先贤五体投地。北京四中于鸿雁老师讲《孔子的为人》时问学生:“你愿不愿意做孔子这样的人。”学生说不愿意,理由是不自由,太伪善。

不懂经典,是的。孩子们不懂,我也不懂,听课的不少人也没有几个国学底子深厚。我的底子坦白了就只有初中48篇文言文加60首古诗词,算不算国学我还不清楚。如果不是到中学教了几年语文,我还会更差。然而台湾老师似乎没有这样板起面孔训人。

请听台湾易理玉老师的导入。

师。你们学校建校多少年了。(明知故问,唠嗑,拉近关系,拉近师生之间关系,拉近长沙一中与台北女中的关系。)

师。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自己身世,先父期望,让学生感觉到两岸同宗同源,感受到台湾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教师语言之甜,让人想起《爸爸去哪儿》里面的小小志)

接下来应该是我理解的新授,内容是《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上的第四节《论孝》所选的《论语》七则。

第一则。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第一关,关于“二十四孝”的抢答,答对者有奖品。交流时问:如果要你这样,你能做得到吗。

那你能做到哪些。谈父母生日。

2、第二关,“耳提面命”——妈妈的唠叨话。分组写妈妈唠叨的什么,小组统计,看谁记得多。

交流时不选最多也不选最少的,说是符合儒家中庸思想。交流后听学生的感受。

英文歌曲欣赏《妈妈的唠叨》。(材料新颖,学生、听课者都被逗乐了,教者也是笑得很甜,整个会场充满了快乐的笑声。)

接下来是爸爸的唠叨。交流时让写得最多的组说。交流后学生发言谈感受。有一个学生的发言我记忆深刻:不纠结的父母不是父母。

今年奥斯卡主持人脱口秀《爸爸的唠叨》,笑爆全场。

老师语文风趣幽默,如“医生、老师、律师都要持证上岗,当爸爸妈妈要证吗。”“不要证也可以做爸爸妈妈也。”

说文解字。出示“孝”的各种文字,强调“老”在“子”上。图片:襁褓提(xi)。括号里的字一直没看到,到现在也没查到。图片是网络上台湾一男子背、抱母亲去医院的走红照片。

《诗经蓼莪》诵读。

第二则。孟懿子问孝。诵读,抓关键词——无违。

结合诗经《墉风相鼠》,抓关键词“礼”,并教育学生,内在确立,外在自然(我理解的就是内心如果认为该这么做,生活中就会很自然地这样做,也不会在意他人的看法。北京四中老师面临的困境——后教师问喜不喜欢与孔子这样的人交朋友学生也不太愿意——在这里豁然开朗,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了老师的教育,再也没有挑战老师叛逆——高中学生也怕糖衣炮弹。)

第三则。孟武伯问孝。怎么翻译,小组讨论,师生讨论。(台湾教材不同于大陆教材那么有权威性,有异议的地方教材都批注出来,教师与学生也在这些方面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孝经》补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三国演义》补充: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夏侯惇《封神》补充:哪咤自毁并不是孝。

第四则。子游问孝抓关键词“敬”。

第五则:子夏问孝

抓关键词:色难。谁的脸色。讨论。师:自己对父母的担心可不可以表现在脸上。自己不高兴的脸色可不可以让父母看到。自己对父母的不满可不可以让父母知道。

学生发言表示可以,并说明理由。(又感到了观念的碰撞)


(未完,全文共9516字,当前显示141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