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走校企合作之路 培养高技能人才

第一篇:走校企合作之路培养高技能人才走校企合作之路

培养高技能人才

——浅谈校企合作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

位和作用

校企合作教育在国外通常被称为“合作教育”,也就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引入我国以来,许多职业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讨。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也是中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融入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换代日渐加快,但职业技能人才的短缺正日益成为制约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一大瓶颈。因此,培养大批的高技能人才是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而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更是任重道远,责无旁贷。

一、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它的定位要科学而准确,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大批的实用型人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一定技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服从于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市场的发展和各类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校应该把教学与企业的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打破以往那种只注重理论教学而与生产实际脱离的办学模式。因此,各类中等职业院校应该有选择的与对口的行业和企业建立密切的校企合

作关系。就拿地处鄂西北边远山区的竹溪县技工学校为例,它每年的招生人数大概在600人左右,而每年的学生就业成功率和巩固率均在95%以上,这主要得益于学校几年以前就开始尝试的与深圳、东莞等地的外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行人才“订单式”培养。尤其是2006年竹溪县技工学校与广东省竞华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开展的联合建教合作,获得了企业,社会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其具体做法是:竞华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在该校新生中通过笔试和面试挑选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双方合作培养的“建教生”,专业为线路板制造专业(因竞华公司是生产线路板的企业),学制三年。第一学年学生在校进行理论学习,学杂费全部由公司资助(每生每年公司资助2000元),教学内容由学校和公司协商确定,在学校以理论课教学为主,且每个学期竞华公司派出培训师到学校对建教生进行1至2个月的生产工艺、体能、入职前教育等方面的培训。第二学年建教生到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半工半读,享受同普通员工等同的薪资报酬,并同时参加每月不低于60个学时的在职学习,教学任务由学校的驻厂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共同承担。第三学年由公司对建教生进行系统的考试和考核。成绩合格的建教生公司以大专生薪资标准聘用为技术员或班、组长,成为竞华公司的技术骨干和企业管理人员。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还能为贫困的家庭节约一笔不小的培训费用。对企业而言,通过学校和公司的联合培养得到的这些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会常怀感恩之心服务于竞华公司,他们能够以公司为家,以竞华为荣,作公司的主人,从而为公司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提升了企业的竟争力。同时学校也提高了办学质量,扩大了办学规模,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合作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此外,中等职业教育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又具有与职业教育相对应的产业属性,以职业标准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客观要求。因此,中等


(未完,全文共20595字,当前显示148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