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孙立平:“过程--事件分析”与对当代中国国家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

孙立平:“过程--事件分析”与对当代中国国家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

正是这有生命的、流动的、充实的空气对画面中的物体起了作用。

——欧文•斯通《梵高传》

下面的三个研究,都是对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考察。这三个研究所选择的案例和分析的角度,都各自不同,但却在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当前中国农村中乡镇、村庄和农民三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或者说是农村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特别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这些研究中采用了一种共同的研究策略,即“过程--事件分析”。应当说,这些研究的进展过程以及所获得的研究结论,特别是对上述三个行动主体互动关系中那些微妙之处的洞悉,更进一步说由此获得的对当代中国农村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与这种研究策略和叙事方式的使用是有直接关系的。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先来简要说明“过程--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然后来讨论在这三项研究中使用这种策略所得到的一些独特结论。

一、面对社会生活的“隐秘”

在最近的几年中,我们一直在从事有关农村的研究。尽管没有正面面对一般人们称之为“农村基层政权”或“农村基层组织”的问题,但这些研究却往往与上述问题有着或是直接或是间接的关系,同时也由此接触到一些有关这一问题的经验材料和学术界已经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然而,所接触到的这些材料,特别是在实际田野研究中所形成的种种感觉,在我们的头脑中逐渐积聚成一个巨大的谜团。几年来,我们时时被这个谜团困扰着,由此也就产生一种冲动:如何解决这个谜团。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和解决这个谜团。

这个谜团在最直接的层面上表现为一个古典而现实的问题。当代中国农村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更具体地则表现为一种悖论,就中国目前农村中国家的存在状态而言,结构特征与效能之间存在的明显的不对称性。即它的组织结构特征与它能够做到的事情之间,存在一种明显的不对称。而在这个悖论的后面,则存在一系列需要解释的现实与理论问题。让我们从解释这个谜团入手。


(未完,全文共20665字,当前显示84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