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发挥中医药优势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完善农村医保体系保障农民生活水平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更好的保障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党和政府在农村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得农村医疗保障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农民基本医疗服务得到了改善,就医经济负担有所减轻、农村卫生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医疗服务管理更加规范。但在社会转轨的背景下,农村医疗保障在推进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农民真正摆脱看病难的困扰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要: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必要性;措施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中心,处于核心地位。农民是我国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他们是从事农业为生的劳动阶层,而从社会现状来看,农民普遍面临着增收难、看病难等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社会问题将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的保障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党和政府在农村实施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早在延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医疗合作社,为解决农民看病困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今,党和政府开创思维、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农村地区进行农村医疗改革,旨在进一步保障农民生活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在政府指导下和集体经济的扶持下,以农民为保障对象,按照自愿、适度与受益的原则,通过多种合作形式建立的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1]这种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形式较之以往的形式更具有灵活性和可实施性,有利于更全面、多方位的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一、现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进行了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农村卫生工作仍存在矛盾和困难。从总体上看,资金投入不足,卫生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突出。医疗改革的一些做法与预期目标之间出现偏差,出现了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我国农村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在逐步下降。

1、保险范围覆盖率小,社会保障程度低

我国缺乏统一的制度,部分地方的农民依然得不到医疗保障。医疗保险城乡差距、东中西部差距、贫富差距仍然存在,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降低,社会化程度也较为低下。1998年合作医疗制度的人口覆盖率在高收入地区达22.2﹪,在中等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仅为1﹪-3﹪。[2]2003年底,全国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式下发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试点方案和管理办法等文件,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确定了294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约覆盖9330.89万农业人口。[3]由此可见,我国医疗保险覆盖率仍然不高。此外,农村地区医疗保障水平普遍偏低:据统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率在2008年只有23﹪,2009年,虽然政府加大了投入,报销比率仍然只占农民医疗代价的40﹪多。[4]

2、农村医疗缺少保险立法,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不稳定

从文化大革命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计划经济的特殊性和毛主席的提倡,合作医疗通过行政命令等手段一度得到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后,行政命令效果大不如前,国家对合作医疗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很多决策都是由各级地方政府自行安排。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家虽然出台了合作医疗政策,但这种政策仍然“坚持民办公助和自愿参加”的原则。由于合作医疗没有被纳入强制实施的法律范畴中,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农村合作医疗迟迟不能走上正轨,它的相关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失去了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威力。


(未完,全文共5864字,当前显示148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