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促进农民

我国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的制度含义与组织形式

在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家庭承包制下的双层经营体制已步入困境,尤其是在入世推进的农业竞争国际化条件下,农业组织创新滞后于市场化进程,使农户进入市场面临很大的能力障碍,需要建立能够将农户塑造成合格市场主体的微观农业组织形式。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传统农户形式的农业组织面临制度失败,农业组织创新滞后于农业现代化进程,缺乏对农户吸纳资本、技术和经营管理等现代要素的制度激励,要求通过组织制度创新,将传统农户塑造成吸纳先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农业发展主体。

本文通过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及相关调查,认为解决我国农民收入问题和化解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现代农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包括从家庭承包制向家庭农场转变的制度变迁和微观主体塑造。

一、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的双重制度含义:制度创新和角色塑造

组织和制度是制度经济学中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概念。康芒斯将组织(家庭、公司、工会、同业协会,甚至国家)称为制度,科斯将企业称为制度,诺思则强调组织和制度的区别与联系:“我们要把制度和组织区分开来。制度是社会游戏的规则,是人们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流行为的框架。如果说制度是社会游戏的规则,组织就是社会玩游戏的角色。”“和制度一样,组织也提供了一个人们发生相互关系的结构。当我们在探讨由制度框架所引起的成本时,我们确实会看到它们不仅是这一框架的结果,而且还是这一框架下所发展的组织结果。因此,我要强调的是制度与组织的相互关系。组织是在现有约束所致的机会集合下有目的的创立。这些约束包括制度制约和传统经济理论中的一些制约,制度变迁的一个主要动因是企图实现这些目标。”[1]诺思在对作为“社会玩游戏的角色”的组织和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度进行区分的同时,给出了制度框架和组织演进之间的关系。丹尼尔·W·布罗姆利也强调,作为“便于协调人们行为的社会规则和准则”的Institution与作为诸如市政委员会、大学、教堂、农业研究所和其他政府机关之类组织的Institution之间存在区别。他主张最好不要认为由制度界定的某些组织或社会规划是制度,因为这些组织或社会规划是由制度界定而存在的[2]。所以,如果不把组织与作为“行为规则”的制度相区分,可以像康芒斯和科斯那样,将经济组织、政治组织等称为制度。如果强调组织与制度的区别,如诺思和丹尼尔·W·布罗姆利的观点,则将组织视为制度的“结果”和参与者。若长期、动态地观察组织,应持前者的观点,即组织具有“制度”的意义;而从短期、静态的观点来看,组织则具有“角色”的意义。

现代农业特征决定了现代农业组织特征。人们在研究分工时发现,技术的进步、生产率的提高、个人间相互作用和依存程度的提高、整个人类社会所拥有的知识的增加、市场一体化程度和市场容量的增大、企业的出现和发展、个人专业化程度和全社会职业多样化程度的提高等,都与分工演进相关联。这里,与分工演进相关联的是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进程,就是分工的发展。现代农业以互相联系的三个特征,从本质上区别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即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其他如组织化、规模化、商品化以及现代技术水平等特征都是派生的物象特征,是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自然实现的,不是规定性的。现代化农业的特征决定了现代农业组织是面向市场配置资源要素,进行专业化生产,广泛参与社会分工协作的有效率的农业组织形式,它的运行机制有三个方面。其一,资源配置机制。传


(未完,全文共7847字,当前显示143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