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对策研究

摘要。“城市化”是指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大量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产业结构由农业型经济转变为工业型经济,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扩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大量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为发展工业和建设城市提供土地,征用农民土地和产生失地农民就不可避免。由于我国土地制度、征地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使得一部分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有没有替代土地所必要的生产乃至生活依托,形成了“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边缘群众和弱势群体,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巨大隐患和重大难题。因而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对策,对于维护社会问题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在城市化的背景下探讨失地农民问题,以城市化理论、三农问题理论、政府职能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效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问题。

关键词:失地农民、城市化、征地制度、保障机制、问题、对策

引言。“城市化”是一个正在改变着十几亿中国人生活的。并且也令全世界注目的社会急剧变迁的过程。“城市化”主要是指一个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变的过程,他最主要的内容人口的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即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集结,以及城市型生活方式向全社会的渗透、普及。然而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带来耕地大面积征用,失地农民增多。

现代农业经济理论认为。每征用1亩地,就伴随着1.5个农民失业。据专家分析,按照目前城市化的速度,我国今后每年建设用地需250万亩到300万亩。按城郊农民人均1亩耕地推算,就意味每年将有250万到300万的农民失去土地,按照此速度,到2030年我国的失地农民将由目前的3500万人剧增到1.1亿人。农民失去土地后,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不仅经历着从乡村到城市、从传统到现代的剧烈社会变迁,更面临着生活、心里等各方面的巨大困境。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广大农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个人利益的牺牲,但是他们不仅没有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和城市化成果,反而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边缘人和弱势群体。离开了土地,这些农民的就业将逐渐向非农方向转变。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失地农民都是属于文化和技能低、资金少的弱势群体。往往被排挤在现代工业大门之外,失地农民就业难、增收难的问题己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城市化进程的障碍性因素。农民失地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但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稳定面临的重大难题。近年来由征地问题所引发的一系列矛盾越来越激烈,由此形成了失地农民、农民工和农地的“新三农问题”。据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数字表明,目前全国1/3以上的群众上访是由于土地问题,而其中60%左右直接由征地引起,因此,城市化并不仅仅是建设出气派雄伟的城市建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更重要的是人的城市化,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城市化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妥善处理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研究和解决保护农民利益是我们现阶段各级政府的重要课题,是进一步推动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如何帮助农民度过失去土地后的阵痛期,保持社会的稳定,是各级镇府不可回避的责任。失地农民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1城市化进程对农民的影响

1.1失地农民数量越来越多


(未完,全文共9535字,当前显示142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