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受众话语权建构时代的电视选秀

摘要:电视选秀是受众话语权的产物,受众生产电视选秀时,对电视选秀的文本进行了建构:对传统进行颠覆,使传媒媚俗,使青年亚文化身份被认同。可以这样来评价选秀:选秀是受众消解焦虑与弘扬主体性的统一,选秀使受众审美倒退为机械水平,选秀使电视拟态环境中的虚假被确认。

关键词:受众;话语权;建构;电视选秀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153(2016)02-0084-04

市场经济催生了选秀节目,这种节目类型在当今消费文化的渲染下呈现出独特的现代性,从节目中我们能看到生产性受众对节目的建构。本文主要研究选秀节目背后的受众。

一、传媒竞争图式催生选秀

在现如今各种传媒激烈竞争的年代里,各种新传媒层出不穷。自从上世纪50年代时,电视成为普泛媒体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后便是网络成为一种非常便捷的媒体形式,而如今,移动电视、触摸媒体、手机报纸等各种新式媒体形式纷纷登场,使大众在了解外围世界时,拥有广泛的途径。

除了传媒爆炸的背景,消费文化也乘虚而入,加速媒体各种节目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媒介之间种类的竞争不是简单的媒体竞争,也是各种消费活动本身的一种竞争。电视举行选秀,能够全面把握舆论的导向,掌握自身的收视率和满意度、广告收入。如强大的电视湘军――湖南卫视就在推出《超级女声》后,单凭借每场总决赛的几百万条短信,就有了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合适的选秀策划会为媒体进步带来可观的赢利。之后,各种选秀节目纷纷波涛汹涌,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中国达人秀》、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上海卫视的《我型我秀》、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北京卫视的《红楼梦中人》等节目纷纷以锐不可当的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大大激发了各种年龄层次受众的关注。这种奇特的文化景象在消费主义的驱动和大众梦想成名的功利心理下变得绚烂多彩。

二、受众话语权与生产性文本

文化学者费斯克曾经根据意大利学者艾柯与法国结构主义学者罗兰。巴特的理论提升出了生产性文本的概念。艾柯将文本分成封闭式文本与开放式文本两大类型,开放式文本拥有丰富意蕴,受众可以参与到文本的建构中。罗兰。巴特把文本分成可读文本和可写文本,可读文本倾向于去接受一个容易接受规训的读者,这种读者会把文本本身的意义来当作一种规定的意义去接受;可写文本的读者是既能去接受文本意义,又会在文本意义基础上进行改造并二度书写文本意义的读者。费斯克在总结艾柯与罗兰。巴特的经验后,提出了“生产者式文本”,这种“生产者式文本”即能如巴特所言的可读文本一样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当今无论是哪个电视台选秀节目,都不断邀请受众一起进入节目生产环节。

当电视节目在拼命争取自身的收视率时,观众是否对节目满意会成为电视非常重要的目标。麦克卢汉认为:“卫星的影响是把这个行星转变成一个环球剧场,它要求的姹紫嫣红的舞台剧目,远远超过好莱坞昔日构想的任何东西。环球剧场要求这个世界的居民不仅当观众,而且参加剧组的创作。”[1]新传媒时代的受众都希望自己和媒体之间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能够时刻参与到媒体节目中来。


(未完,全文共7628字,当前显示127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