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的定位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国家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是基于以下背景:

其一,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势在必行。具体地说,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沿海地区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传统产业的发展优势在减弱,外延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广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产业发展空间相对比较大。在此背景下,加快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已成为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务。这是国家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其二,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指示精神而采取的具体行动。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来皖视察时指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胡总书记站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安徽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重大课题。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进行谋划,7月上旬,邀请国家发改委来我省调研,调研组在认真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在安徽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构想。10月,安徽省政府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请示l、11月初,国务院领导在王金山书记、王三运省长《关于设立皖江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问题的报告》上作了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研究并给予支持。2009年1月,国务院领导同意了国家发改委关于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关问题的请示。

其三,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在皖江城市带,是因为这一区域综合优势明显,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走在中西部地区的前列。皖江城市带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国务院批复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的六大城市群增长极之—。这一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是长三角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和辐射的最佳区域,具有产业基础好、要素成本低、配套能力强等综合优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皖江开发开放、组织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开展招商选资、加强与长三角体制机制对接、创新与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产业承接规模不断扩大,成效日益显现,具备探索科学承接产业转移之路、为中西部地·区提供示范的客观条件。

意义

首先,设立示范区,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规模明显扩大,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总的来看,产业承接的质量还不高,地方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不时出现,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选择重点区域,加强引导,探索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模式,促进产业承接转移有序开展,为其他区域提供示范。这个历史性的任务,光荣地落到了安徽身上。因此,我们要站在国家的战略意图层面,在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强政策和规划引导,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标准,坚决转变传统的产业承接方式,积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未完,全文共10172字,当前显示146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