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马克思的经济发展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论马克思人与环境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片面夸大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并提出科学的人与环境关系的论断,突出了人创造环境的主体作用。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应重视并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马克思人与环境群众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旧唯物主义的有关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观点进行了批判,认为这种环境决定人的观点必然导致唯心史观,他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详细阐述了有关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并得出有关人与环境的关系的经典论断——“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①马克思所揭示的人与环境的辨证关系,对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处理人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重视人在改造环境中的主体作用,具有指导意义

自从古代猿人开始直立行走,将劳动的伟大使命赋予了自己的双手,自从人真正地成为人,与客观环境开始了真正的物质交换时,人类即开始了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直至马克思揭示了科学的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古希腊哲学里包含了人为宇宙主体的思想,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该命题确立

1了人相对于客体的主体地位。近代笛卡儿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进一步阐述了主客观二元论,强调了人的理性的至上地位,主张征服和驾驭自然。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性格,进而决定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他将环境狭义地理解为地理环境,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此外,爱尔维修提出“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所见到的精神上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环境,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教育所致。”②他们都是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重视社会环境特别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对人的影响作用

马克思以唯物辨证法为指导,对环境决定论作了扬弃,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谈到“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③马克思承认环境对人的制约作用,但反对环境决定论者否认人的社会实践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批判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教育者本人必须受教育,教育者的知识和才能,归跟到底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这个道理必然会陷入片面夸大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的唯心史观,如爱尔维修说“人是环境的产物”、“法律造成一切”、“一些伟大的君主在那里召唤天才,天才召唤幸福”,⑤他重视法律、制度对人的决定作用,认为法律、制度是由个别的精英人物

2来制定的,他们凌驾于环境之上,人民群众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受少数人的支配。这样,便将人分成上等人和下等人,把解决社会矛盾的希望寄托在上等人身上,由此陷入唯心史观。


(未完,全文共3706字,当前显示114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