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课堂革命”育人为本的价值回归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浅谈文明和谐校园的构建

发布者:郑燕发布日期:2012-10-3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浅谈文明和谐校园的构建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而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狠抓德育,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工作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我校一直重视德育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原则,以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习惯养成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路子,发挥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发挥学校德育领导班子的集体力量,共克时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具体步骤分以下三点:

一、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完善校园常规管理1.教书育人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实施活动的主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楷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未成年人的素质及其道德的形成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来说无疑是重中之重。我校一向重视抓好这几项工作:一是重视师。

一、让德育工作与新课程同行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人性的回归,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关注人格的完善发展。在这样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使德育工作与课程改革同行。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主要是课堂,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让学科教学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田野,让课堂成为学生“荡漾生命课堂,感悟心灵对话,体验成长快乐。”为此我们结合新课程的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教学目标,开发实施德育教育工程,让德育融入到教学课堂。即德育与课改同行。通过课程改革抓德育育人的时机,使教师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如何结合渗透到教学中,把育人放在首位。我们提出了“课改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课改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课改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发展。”为此结合课改“改进德育方法、优化德育手段”。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把传统的说教式转化为引导式。融入到学生的每一堂学习之中。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要求。我校提出德育教育,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面,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特点,坚持为了每一位发展的思想,切合实际,树立德育“生活化”。面向学生生活实施德育教育。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围绕成长的我、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等的关系整合德育教育。以课堂和以主题模块方式组织教育材料,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时代,从学会做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德育内容体系,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具体做法谈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是德育教育的引领者

“德育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我能行”的教育思想。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为了学生想着,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培养高尚的情操,塑造自强的人,具有思想的人。学科教学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把德育教育贯穿教学的始终。教书育人,为师胜教。德育教育与课程同行。教师应是德育教育的引领者。

(二)德育教育生活化


(未完,全文共10121字,当前显示14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