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

重庆户籍改革:推动重大理论创新

2010年8月15日,重庆在全国率先全面启动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并计划在2011年实现300万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1000万,城镇化率由现在的29%提高到60%改革目标。尽管是一个单项改革,但却触及到我国社会一系列深层问题。随着重庆户籍改革方案的完善,不仅一些改革难题逐渐被破解,而且也推动了改革中重大理论的创新

消灭城乡差别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无论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还是实现更加宏伟的和谐社会目标,都必须以消除我国社会二元结构为前提。说我国社会二元结构支撑了城乡两种完全不同的保障福利体系,那终究还是表象。我国社会二元结构,在本质上维系的是一个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农产品非市场定价的、保证城镇居民基本生活和粮食安全与稳定的社会目标。社会二元结构,是我国农民贫困的制度根源,在社会进入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时候,必须坚决拆除。但是,如果来得太猛,让农产品一下子完全实现市场定价,完全消除劳动投入到工业,与投入到农业之间的巨大差距,这不仅不可能,还必然危及普通城镇居民基本生活,影响社会稳定。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其一是将户籍改革与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同时纳入城镇化过程这样一种渐进方式,通过放开城镇户口和不断增加城镇人口、减少农业人口,最终实现农民占有的农业资源和经济收益成倍增加;其二是通过农民转市民的过程,运用土地市场机制,积极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其三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和投入力度,逐渐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最终通过劳动力在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自然选择和流动实现城乡一体化。总之,不打破城乡户籍分割壁垒,不撤销社会二元结构,就不可能实现我国农业由非市场模式向市场模式之间的转变;不完成农业向市场化机制与模式的转变,不仅无法在理论上解释“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产生的可能性,而且,更不能最终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能够消除城乡差别,使农民致富的制度体制与机制。从这一角度讲,重庆户籍改革,已经为我们描述了一条解决我国“三农”最深层次社会问题的理论与现实路径。

避免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贫民窟”现象

重庆户籍改革,1000万农民转市民,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新的城市贫民群体,产生“城市病”。特别在我国城乡长期分割、经济差距悬殊、城镇就业矛盾突出、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有限的社会背景下,这一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重庆户籍改革,坚持科学发展观,一方面,

通过深思熟虑,以农民工为户籍改革和城镇化的突破口,将那些已经在城市生活多年,经过市场证明具有城镇就业竞争能力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培训新生代农民工,清理与废止对农民工带有不平等和歧视性的政策制度,进一步涵养农民工,使农民转为市民的城镇化过程,变为他们不断提升和获得城市生活与竞争能力的过程。按照这样的思路推动的户籍制度改革,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怎样看待农民手里的土地权利


(未完,全文共3809字,当前显示120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