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激励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激励足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中。学校领导不但要知道优化激励机制的具体内容,而且要恰当地运用激励方法管理学校,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激励学校管理挖掘潜能

由某种特定意义可以确认,管理就是以群体科学、有序、高效的劳动去实现组织制定的目标,因此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又因为学校工作的重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的主体是教师。所以,要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调动起教职工倾心合力的积极性势必成为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怎样才能使所有教职工凝心聚力地奔向我们的目标,方法多种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笔者认为:恰当地运用激励机制乃是重要的策略之一。

一、激励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的研究来看,人们不断地活动着、不厌其烦地学习、工作着。其动力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人的需要。它既包括人体内的生理需求,也包括外部的、社会的需求。它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把握这一点,是认识和理解教职工、进行科学管理的一个根本问题。

激励作为心理学术语,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中。将“激励”一词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威·詹姆斯在激励研究中发现,受到充分激励的人其能力可以发挥到激励前的三至四倍。激励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激励具有一定的心理效应,能激起创造的欲望

当教职工处于积极状态时,他的情感往往强烈而愉快。由这种情感体验所构成的恒常心理背景或一时的心理状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佳状态,从而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使人的认识特别活跃,富有创造性。观察表明,在积极性高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在积极性低落,心情低沉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伟大的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曾说,他对于天文的深思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的高涨和鼓舞”,正是

这种情感才使他创立了“日心”说。可见,教职工没有高涨的积极性所产生的工作热情,就不可能有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更谈不上教学改革与创造,而这与课改新形势要求的创新精神、创造性的工作是不能适应的。

(二)激励能强化并推动教职工的积极行为,增强进取心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人们的行为结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这就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行为结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在教职工进行了有利于教书育人的活动后,学校领导立即运用激励方法,对这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赏,就会使这种行为巩固、保持和加强(即正强化);对不符合要求的活动,给予否定和惩罚,使之减弱、消退(即负强化),从而使教职工的行为定向控制和改造,最后引导到最佳状态。调查表明,激励对强化积极行为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获得激励和责任感一样,成为先进教师工作动力的主要来源。


(未完,全文共4180字,当前显示12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