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资中筠:跨过新门槛[推荐]

资中筠披露曲折的心路历程

著名学者资中筠接受记者采访首次披露自己曲折的心路历程

马国川

2010-10-21

当前,中国知识分子“犬儒化”以及中国人是否仍需要“启蒙”的问题是一个知识界关心的话题。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资深学者资中筠。她先从自己曲折的新路历程讲起。一

1935年,年仅五岁的资中筠随父母来到了天津。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

七十多年过去了,资中筠对当年的小学教育记忆犹深。在她看来,“那个时候的教育已经相当现代化,比现在更符合全面育人的宗旨”。“小学是有公民教育课的,从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灯教起,就是基本的社会公德。高年级还有小学生的自治组织‘童子军’”,轮流值班做服务性工作,还有“日行一善”,等等。

但是资中筠没有来的及参加童子军,因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人占领了天津。父亲资耀华奉总经理陈光甫之命留守天津,借租界的庇护保护上海银行的财产。当时资所在的耀华学校(名字纯属巧合,与资耀华无关)在英租界,日本人的势力暂时进不来。但是正在上学的资中筠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屈辱。

“我从小学开始就知道我们国家是受屈辱的,”资中筠回忆说,“历史、地理都有列强侵略和压迫的内容。老师画地图告诉我们原来中国是桑叶形的,后来就变成了公鸡形的,外蒙古没有了,台湾也没了。”给资中筠留下最深记忆的,是校长赵天麟之死。这位哈佛大学法律博士,为了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主动辞去国立北洋大学校长的职务,出任天津耀华中学(包括小学)校长。由于学校在英租界,日本占领者暂时进不来,他在七七事变后校庆时悬挂中国国旗,率领师生高唱中国国歌,而且拒绝日本人改变课本的要求。他还顶住日本人的压力,收留失去校舍的南开中学的学生。1938年的一天早晨,赵天麟在步行去学校途中被日本特务枪杀。学生们聚集在学校里哀悼他们敬爱的校长,悲壮的气氛充溢在每个学生的心头。

1941年太平洋战争之后,日本与英美等国宣战,租界区不再是“孤岛”,日本势力终于进来了。,日语取代了英语,由一名日本老太太教,音乐课都由日本人教。“但是,实际上日本人的势力没有能够大规模的进入我们学校,因为我们的继任校长软磨硬抗”,资中筠清楚地记得,同学们对学日语不约而同地消极抵制。如果别的课成绩好是荣耀,而如果日文念的好就被人看不起,所以大家都不好好学,结果,学习了四年日语,资中筠只会字母。学校的课程也有修改,不过并没有特别露骨的亲日内容,数理化还仍旧,而取消了公民课,改成了“修身”,又回到“忠孝节义”上去了。伪教育局发的国文课本里少了鲁迅、胡适等人的现代文学,而增加了古文的分量。耀华学校本来一直注重文言文,因为老师认为,文言文做好了,白话文自然就会写了。奇怪的是,日本占领后在国文课之外还加了“经训”课,就是读四书五经。至今资中筠疑惑,“国民政府的教育是禁止读经进入学校的,到了日本人的时候又专设读经课了。日本人不希望你抗日,让你钻进古文,并读经。很有意思的是,现在人们的想法是相反的,似乎‘读经热’、弘扬传统文化以抵制“西化”被认为是爱国的,可是当年日本人却用这个手段阻断我们现代化的道路,让我们念古书,回归传统,以便于统治。”“这个问题没有想清楚,但至少读古书并没有让学生们消沉下去,忘记抗日。在沦陷区的人,除了少数地下党我们不知道外,都是认同重庆中央政府的。许多人偷听重庆的广播。要知道在沦陷区偷听重庆的广播是有罪的,日本人还曾专门到各家搜查。”资中筠的父亲就有一台短波收音机,经常用来偷偷重庆广播。在搜查前,忍痛把它给砸了。


(未完,全文共8267字,当前显示144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