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门槛效应

[内容提要]“问题生”,指的是所有身上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包括一部分成绩优秀但有不良习惯的“尖子生”。“问题生”需要在班主任的帮助下,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化“问题”为常态。面对各类习惯有问题的学生,教师一下子不宜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先提出一个只要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这称之为“登门槛效应”。

[关键词]登门槛效应问题生习惯

说起“问题生”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学生中那一小部分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不良或暂时犯了错误的学生群体,有人干脆给这个群体贴了个标签,叫做“后进生”。但笔者所说的“问题生”,指的是所有身上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包括一部分成绩优秀但有不良习惯的“尖子生”。

一、“问题生”与“登门槛效应”

抛开传统的“成绩定人品”的论调,所有的学生都是优秀的,只不过擅长的领域不同而已,学习成绩只是考核的一个方面,目前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并不能断定这辈子都是这种“问题状态”。有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大的学生不能自我解决,就需要班主任的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化“问题”为常态。一个班级,所有学生都在常态中,那么这个班级必然是个优秀的班集体,这也是多少班主任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个班级,总是存在各方面的问题,要想很好地化解问题,必须先1

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班主任才好对症下药。笔者认为,学生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三方面的问题。要想很好的化解这些“习惯成自然”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利用“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稳定的习惯。


(未完,全文共2779字,当前显示8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