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范文精选10篇

这四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样的祖国,你想好怎么赞美了吗。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大家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人常说。家是温馨幸福的港湾。我的家虽有为大家而舍小家的艰辛、生活上的磕磕绊绊,但也有一家人团团圆圆的笑语,也还是温馨的。

从我记事起,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的家随着父亲和我的工作变动,一而再、再而三地搬迁,这其间,我长了见识,看到了祖国的日新月异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家在支线专列上

我的父亲是铁路员工。20世纪50年代初,父亲随在甘肃天水由西北铁路干线总局基础上组建的铁道部新建第三工程局,开赴内蒙古大草原,担负北京至包头、集宁至二连浩特的筑路任务。

1954年6月,母亲带着我和妹妹从甘肃天水到内蒙古找父亲。到了集宁,已经是深夜了。父亲在路基上连跑带喊呼唤着我们……许久没见到父亲了,他那么消瘦,目光还是那么炯炯有神。后来,父亲带我们走进我记忆中的第一个家。

家在一条铁路的支线上,是一列棚车。一节车厢里住着两户,每户大约有七八平方米。父亲是铁路工程技术人员,车厢的一角打着地铺,一旁是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各类图纸、书籍,昏暗的油灯下,父亲在那里办公。另一角摆着一个简易的火炉。做饭时,将火炉搬出车厢,在外面煮饭。父亲白天去工地工作,妈妈在家里收拾,我和妹妹就在路基边玩耍,到野地里逮蚂蚱、拔野花。中午,爸爸回来了,带了些蔬菜和肉,妈妈淘米,爸爸炒菜……全部家当也只有用几个炸药箱改制成的衣柜和一个皮箱。

在一切为了新中国一切为了人民的日子里,父亲和筑路员工们住在这么简陋的家,先后修通了京(北京)包(包头)线、集(集宁)二(二连浩特)线、包(包头)兰(兰州)线……

我的家搬进了土坯房

1958年8月,父亲调到铁三局的二段工作,担负石太铁路的改造和修筑太原到焦作的太焦线。为此,我们举家从内蒙古迁到了祁县东观镇,不久又迁到榆次市窑上村。

那是一片叫寇家坟的地方,据说是宋代名相寇准后人的墓地。虽然此地早已破败,但石人、石马还依稀可辨。墓地的不远处,修盖了二十几排平房。房子是用砖垒砌的架子,里面充填的是土坯。工人们用木制的框子,里面填满黄土,用木槌砸,不一会儿,打开木框,一块土坯就制成了。我们的家有两间,居住面积大约有20平方米。

后来,我们学着动手,打了些土坯,还垒起了院墙。院子里,种了些玉米、西红柿、黄瓜、豆角……那时,家当也只有两张床、两个扣箱。孩子多,家也显得拥挤。

我的家在路边小二楼

1972年6月,我从知青的下乡点榆次市庄子公社麓台大队选调到阳泉,在一家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工作。

1977年5月,我准备结婚时,组织上给我的是路边的一幢小二楼二层上的一间房子,约15平方米。楼上共有6户,有3家除外,我们3家合用一个厨房,15平方米。后来,邻家相继搬走,好说歹说,房管部门终于把那间共用的厨房给了我。

于是,老岳父亲自出马,我领了些砖、水泥、白灰,截出4平方米做厨房,留下的11平方米的地方与那个15平方米的家做成了套间。

这样,我的居住环境改变了,变成了30平方米了。外屋住孩子,里间刚好放下我们老两口睡觉的床,一角是用平车框改造的书架,还买下立柜、沙发和一台春笋牌12寸黑白电视机。我家三口人居住还算合适,总比过去住棚车、土坯房好得多了。

我的家搬进了福利房


(未完,全文共26889字,当前显示142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