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奖励机制及考核标准的心得体会

健全机制、推行待遇与考核挂钩的乡村干部激励机制强化措施、不断提高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积极性

夏马勒乡位于巴楚县城西南22公里处,辖9个行政村和1个农场,17个站所社,在编机关干部47名,常住农户1447户,总人口11000人,总面积8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万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5072.72元,人均增收985.9元。全乡共有党支部21个,党员438人,“三老”人员41人,党校教师2人,中心播放户18个,电教播放点13个,远程教育终端站1个,村级终端点9个,乡级党校1个,党员培训基地8个。

年初以来,我乡严格按照“责利互动、酬劳相符”的原则,在机关干部中建立并推行了“三项补贴”和“双百”积分考核结果相挂钩制度,在村干部中建立并推行了“结构工资”和“三评”考核结果相挂钩制度,通过推行待遇与考核相挂钩的激励机制,提高了干部待遇,促进了干部队伍的规范化管理,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一、建立考核与待遇相挂钩的乡村干部管理机制的背景:

1、由于受集体经济条件的制约,村干部工作报酬相对较低,经济上没“甜头”。近年来,我乡农村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两基教育投入多,使现任村干部的工资待遇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对离任村干部的生活补助更少。

2、由于缺乏必要的保障体制,村干部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离职后没“靠头”。虽然从2003年开始对现任支部书记、村主任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对其他村干部没有实行养老保险1

制度,在职时倍受重视,离职后无人关心,家庭不理解,社会有偏见,自己心里上也不平衡。

3、由于缺乏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一些坏“苗头”。由于村干部待遇得不到保障,村干部岗位对部分村干部吸引力不强,当不当无所谓,乡里布臵的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乡里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也比较难,影响了新农村建设。为此,部分村干部则以没有待遇或待遇较低为由出现不作为、不干事的现象,村民意见较多,影响了农村的党群干群关系。

2008年以来,为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充分调动广大村干部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乡建立并落实了待遇与考核相挂钩的乡村干部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村干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建立“三项补贴”和“双百”积分考核结果相挂钩制度,提高干部服务基层的积极性


(未完,全文共3804字,当前显示101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