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农村小学后进生的转化

《小学生后进生自信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我校《小学生后进生自信力的培养》课题,是经过莘县教育局标准的县级科研课题。经过有关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研究,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向专家和领导回报我研究的有关情况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意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在我国约3.4亿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这些学生很多都被老师和家长列进后进生行列,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由于这些学生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后进,他们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了班级可有可无的人;不思进取缺少理解与信任,经常体验失败的痛苦,所以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丧失了进取的信心和勇气,有浓重的厌学情绪,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这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影响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因此研究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后进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觉地实现自我转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教师的引导,改进后进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育效果;教和学两个方面组成有机的整体,形成真正的有效学习。通过研究构建“改进学习现状,促进有效学习”的策略体系,力求全面提高后进生的学习素质。

通过研究,帮助后进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增强学习的动力,转变学习观念,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强化自我管理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充分调动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因素,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课题的界定

1、后进生的概念应表述为道德品质或学业成绩呈现偏差的学生。如学业和品德均偏差的,可称之为双后进生。偏差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比较,纵向比较即学生的道德品质或学业成绩是否达到学生本人能够到达的正常水平,横向比较即是是否滞后于教育目标与要求。

2、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有以下特点:

(1)表现在认识特征上是认识能力低下,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是非模糊或颠倒。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常常表现为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趣味观(2)表现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们义气,常表现为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无常。(3)表现在意志特征上是薄弱型,自卑。(4)表现在学习上,学习水平、能力水平、基础都比较差。学习习惯与学习心态偏差,普遍缺乏自信心、意志力和成就感。

3、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就是选定若干后进生,针对他们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从这些心理问题表现的原因入手,实施心理干预,实现后进生变先进或至少能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三、课题的选题依据:

为了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作为教师,我们应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犯错的原因和动机,想办法接触他的同学和交往的朋友,还可采用通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从侧面了解其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过程、成长经历等等,为转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分析这几年接触的后进生,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1.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由于我们都生活在农村,多数孩子的家长都忙于农活,根本没时间和精力俩照顾和管理孩子。还有些家长认为考上大学也无法就业,受金钱观念的影响,倒不如念几年书回家种大棚挣钱来得快,所以对孩子的学习本本不重视。

2.教育方法不当


(未完,全文共4319字,当前显示14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